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北颂 > 北颂目录 > 章节目录 第0954章 韩地的发展(第1页/共4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北颂 章节目录 第0954章 韩地的发展(第1页/共4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无柱子,无基石,必然倒塌……”

    王安石沉声回了一句。

    寇季满意的笑着道:“今天就学到这里了,回去好好想想这个问题,对你以后大有裨益。”

    王安石谢过了寇季教诲,收拾了东西离开了书房。

    寇季在王安石走后,自言自语道:“小子,那个乌托邦国的国相,就是你。那个将百姓弄的苦不堪言的政令,就是青苗法。”

    书房里只有一人,没人听到寇季的自语。

    寇季在王安石走后,在书房待了许久。

    然后回房睡下。

    次日,寇季在正堂里见了梁适。

    梁适是个中年人,年龄比寇季大了三岁。

    梁家乃是名门。

    梁适的父兄皆是大宋的状元,在民间有父子状元的美誉。

    史书上,梁适官至大宋宰相,父子三人被誉为‘忠孝三梁’,跟‘陈氏三杰’、文情三苏’齐名。

    其有八子,各个都是人杰。

    孙子更是一大堆。

    其中身居庙堂者,十之八九。

    在大宋闯出了一个‘满堂笏,梁半朝’的名声。

    别人家称半朝,那都是门生故旧堆积起来的。

    他家凭借的都是自己人。

    只不过,梁适仕途上有些坎坷。

    父子皆早亡,导致了他一而再而在三的结庐而居,错过了最佳的出仕时间,直到而立之年才准备参加科举。

    而寇季的出现,搅乱了历史,让他仕途上又出了岔子。

    他本应该早已考中进士,出仕为官的。

    可是因为文昌学馆的出现,让他暂时放弃了科考,进入到了文昌学馆读书。

    寇准留下了那一副字,离开汴京城的时候。

    他毅然决然的跟随着寇准,赶往了韩地,成为了寇准诸多追随者之一。

    寇季在了解了他家中详情以后,总觉得此人是寇准刻意招揽的。

    毕竟,他家学渊源,门风严谨,家中出来的子弟无一不是人杰。

    寇准招揽了他,就等于招揽了一门英才。

    有梁氏一门帮衬,寇准不仅能在韩地很快的立其文脉,还能快速的搭建起韩地的各级衙门。

    此事寇季准备到了韩地以后问一问。

    梁适见了寇季,恭恭敬敬的一礼,“臣梁适,参见老王爷……”

    梁适如今在韩王府担任长史,算是寇天赐的家臣,在寇季面前自称一声臣,也是应该的。

    只是老王爷三个字,听着有点刺耳。

    虽说在这个平均年龄在三十岁左右的年代,三十岁以上有资格称一声老字。

    但寇季还是不喜欢。

    他始终觉得,六十岁以上的人,才有资格称老。

    但寇季不想计较。

    在梁适施礼过后,寇季微微抬抬手,“韩地如今一切如何?”

    梁适正色道:“回老王爷,如今韩地有六万户百姓,十三万户罪籍,有兵十七万,存粮两千三百万担,多是大米。

    寇公将韩地分为了一都两府八州三十二县。

    如今开平被定为一都,名为韩城,又叫韩都。

    两府分别是南北两府,南为临海府,北为归义府。

    其他八州三十二县,各有其名。”

    对于寇准重新划分韩地,并且重新给韩地各处命名,寇季完全能理解。

    寇季此举是在断高丽残余。

    只要寇氏在那一块地上统治的时间足够长。

    那一块地方的人就会逐渐的忘记以前的高丽各处的地名。

    等那一块地方的人熟悉了心的地名,学会了新的学问,说汉话,那高丽就算是彻底灭亡了。

    寇季假装一脸惊愕的道:“天赐只是一个王爵,不是一方国主,怎么能建都呢?还有,十七万兵马?哪里来的?六万户百姓,又是从哪儿冒出来的?

    我记得祖父和天赐去韩地的时候,不过带了不到一万三千人而已。

    从哪儿冒出的从哪儿冒出了二十多万人?

    罪籍的户数没变,不会是从大宋抢夺的吧?”

    寇季说到最后,脸上出现了惊恐。

    梁适见此,赶忙解释道:“辽地有狄青狄将军坐镇,谁敢从辽地抢人。寇公约束着韩地的兵马,韩地的人在没有准许的情况下,从没有越过鸭绿江。

    韩地建都,是官家允许的。

    官家暗中赐了王妃密旨,王妃到了韩地以后才宣之于众。

    正是因为有官家的旨意,寇公才敢建立韩都。

    至于韩地多出的百姓,有一部分是寇公和王爷过去的时候带过去的,还有一部分是王妃去的时候带过去的。

    剩下的都是投效的。”

    寇季假装不相信,质问道:“十几万人投效,开什么玩笑,我从没听说过周遭有那个地方有十几万人离开。”

    梁适迟疑了一下,
>>>点击查看《北颂》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