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大宋骄阳 > 大宋骄阳目录 > 章节目录 第261章替天行道(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大宋骄阳 章节目录 第261章替天行道(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梁山泊广场中心高高竖起一张杏黄大旗,上书四个大字:“替天行道。”

    平整的水泥旗台上刻着一段文字:“老百姓是天,没有天就没有光明;老百姓是地,没有地就没有粮食;老百姓是水,即可载舟,亦可覆舟。老百姓的利益高于一切、大于一切,老百姓是社会的真正主人,这就是老百姓的道!梁山泊义士是替老百姓找回道的使者!”

    在世人认为天就是指天子,梁山泊的天却是老百姓,在外听起来是一句大逆不道的话,但在梁山泊百姓听起来却十分顺耳,他们已经明白或者朦胧明白:这个世界不是赵家的天下,是劳苦大众的天下!

    群众基础好,思想觉悟也稳步提高,是该竖起这面大旗的时候了,一杆大旗刮起了一股改天换日的风暴。

    但梁山泊并不急着去攻城拔寨占领城市,而是卯足了劲发展经济,大力练兵,广积粮食,储备武器弹药,搜集信息,等待实力进一步壮大。

    除了原有的产业外,玻璃产品一经上市就成为抢手货,什么原因呢?无他,唯有稀奇而已!

    大宋的人哪里见过这种半透明的器具,都当成神物购买,所以颇为热销,许多人当成宝贝来购买,因此为家中添置玻璃器皿成为一种时尚。谁能想到宋人争相抢购的玻璃器皿,竟然是来自于梁山泊的实验废品。

    而那些为数不多的透明玻璃全部送到科学院,宋江让玄明和尚用玻璃制作千里镜。糟蹋多少玻璃都不要紧,只要用玻璃造出千里镜,就能节省购买水晶的很大一部分开支,而且可以把千里镜在军队中普及。

    在军队方面,梁山泊除了严格的训练之外,还一个连一个连的派出去执行任务,主要是打击一些村镇的恶霸和欺压乡里的富商。所到之处打出梁山泊替天行道的旗号,让他们把吞并百姓的土地和财物全部归还,如果是认错态度较好,并且配合积极的,主要以教育为主,然后罚以一定数量的钱粮以观后效。如果是顽固不化的强力抵抗派,梁山泊战士予以无情的打击,破庄之后罪大恶极的砍头,土地钱粮一部分分给百姓,另一部分运往山上。

    这样一来周围村镇的恶霸和富商人人自危,有些已成惊弓之鸟,把财产往暗处埋藏;有些见梁山泊队伍到了,立刻开门迎接,归还百姓土地和财物;还有些直接自动把土地归还于百姓,免得梁山泊队伍来时还要罚金。当然也有类似祝家庄的武装,那么梁山泊二话不说,派一个团出去,一阵狂轰滥炸,庄子瞬间瓦解。

    而对百姓来说这都是福音,他们连连称赞梁山泊是仁义之师,一些饱受压迫的百姓还举报富户们藏起来的财物,因此每次行动都有村民配合,每次行动结束都有穷苦百姓跟随入伙。更为重要的是百姓们对梁山泊替天行道思想的默认,他们朦朦胧胧感觉到这世界确实是百姓创造的,却被极少数人攥在手里肆意蹂躏。

    替天行道成为梁山泊周围席卷乡村的潮流。

    争权夺利向来是权臣行动的目标,眼见高俅用蹴鞠大赛拉近和皇帝的关系,童贯用燕云十六州给皇帝画了个大饼,本来在军事上徽宗就过分依赖童贯,现在以来就变成全部依赖。

    蔡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心中寻思必须折腾出一些事来,打压异己的同时,让自己紧紧围绕在皇帝周围,巩固自己地位,权利紧握手中。当然这一切都得以为国为民为幌子,为君分忧做掩饰。

    蔡京瞄准的是候蒙,候蒙是招安一派的代表人物,他垮了招安派便树倒猢狲散,其余朝臣就再也不敢和他对着干了,他仍旧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朝堂还是他蔡京说了算。上次朝堂挖坑被曹辅抢先跳下去,这次得挖一个大坑,跳下去多少人都盛得下。

    老狐狸坑人于无形,常常他阴谋得逞后,被害之人还没有回过神。

    曹辅离开京城已经几个月了,夏天的炙热和朝臣们的舌战相映成趣,都有不知疲倦的热情。蔡京在热闹的争吵声中突然说道:“启奏陛下!近日来梁山泊贼寇越加猖狂,公然竖起替天行道的大旗,白昼抢劫村镇富户,煽动平民百姓造反,称老百姓是天等大逆之言,贼性十足。对此贼寇,若不及早处置,必定养虎为患,终究会成为大宋之灾祸,望陛下要早做打算!”

    梁山泊贼寇剿还是招的事情在曹辅大闹朝堂后就被搁浅,谁都不想再提,也不敢再提,那可是皇帝心中留下阴影的一次朝会,谁愿再去惹皇帝自找不痛快。要知道龙颜一怒,前程便泡汤了。可蔡京这是怎么了?莫不是发烧烧坏了脑子?现在梁山泊贼寇都是在乡村小打小闹,又没有攻打城市,不会触及到高官贵族的利益,谁还会理睬。

    蔡京看了看有些不耐烦的皇帝和窃窃私语的群臣,还读懂了有些大臣眼中流露出不友善的光芒,他们专等皇帝斥责便随声附和,落井下石。

    蔡京不露声色,仍不紧不慢地道:“老臣这几个月以来,细细思忖如何切实有效地对付贼人,思来想去不得要领,最后还是觉得候侍郎所提招安贼人,以贼寇贼之法最为精妙。”

    话音未落,朝堂一片愕然,赵佶不解,候蒙难信,群臣费脑,连他的狗腿子
>>>点击查看《大宋骄阳》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