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一寸山河一寸血 > 一寸山河一寸血目录 > 章节目录 第七百一十二章 袁绍的使者(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一寸山河一寸血 章节目录 第七百一十二章 袁绍的使者(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弘农郡张扬军大营之中,一盆炭火在中军主帐的中央熊熊燃烧,不过和并州百姓使用的煤炭不同,这盆炭火在燃烧时竟然没有那刺鼻的青烟,也没有特别明亮的火光,只有浓浓的暖意在帐中回荡。

    时间还没有步入深秋,弘农郡也比不上并州寒凉,如果不是帐中那个小家伙在读书写字的话,张扬是绝对不肯点火盆的。

    和节俭无关,如今并州已经开始大规模的开采煤炭,哪怕是像这种无烟煤,虽然不算多,但也不少,基本上并州世家,哪怕一些稍小的豪强都在用着这个东西。

    只是如今大军之中,张扬并不想摆什么主将的谱罢了,大军的将领确实可以享受特权,只是他却不愿行使这个权利。想要得到大军的拥护,总得付出点什么,不是吗?

    距离法正从徐州返回已经过了十日,时间也正式进入靖平四年的十月,营外不远处那座雄关算是有了一个雏形,不过根据裴潜等人的规划,这座雄关最后会高达十余丈,如今不过才到一半而已。

    所以最近这段时间,裴潜一直在命人赶工,眼看寒冬将至,若是在大雪来临之前不能完工的话,可是一件麻烦事。

    张扬重新进入了无所事事的状态,除了每日前往工地上查看一番,安定人心之外,他还把教导张征的任务接了过来。

    倒不是对刘伯温不放心,而是他想弥补一下这个儿子。张征出生八年,但他陪在小家伙身边的日子屈指可数,蔡琰...已经没有机会,或者说在他一统天下之前没有任何机会,所以他现在也只能将蔡琰那份一起弥补在小家伙的身上。

    不过想让张扬教小家伙什么儒家经典,那也是做梦。他自己本身就是一个不学无术的主,也就论语还能诌上两句什么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之类的,可惜的是,人家小家伙五岁就已经熟读论语,让他这个做爹的根本没有显摆的机会。

    至于兵书战策,张扬也并不打算亲自教导小家伙,他的本事不小,但更多的是天赋,而不是理论的学习。他上辈子是杀手,又不是军中的将领,知道怎么杀人便可,最多也就是三五十人的配合,对于大军的调配,他其实没有一点心得。

    而且论这些理论上的知识,他怎么可能强过刘伯温?等小家伙长大一些,张扬倒是可以拿以前自己打过的仗来显摆显摆,至于现在嘛...这事还是托付给刘伯温比较好。

    当然,这并不是说张扬就没东西教给张征,做人父亲的,若是连这点本事都没有,那可就太失败了。

    于是乎,张扬塞给小家伙一本太史公书,也就是后世大名鼎鼎的史记。唐太宗那句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张扬深以为然,但他绝对不会承认自己在其他方面教不了张征才让他读史书的。

    于是乎,这父子两人,一人在看着各方汇聚来的情报,另一人则摇头晃脑地读着史书,大帐内倒也算是其乐融融。

    伸手将一张纸条投入火盆之中,看着那纸条被火舌吞噬,张扬陷入了沉思。

    法正已经赶回来十余日的时间,可吕布、曹操两人都是一点动静都没有,吕奉先这是想干什么,首鼠两端,在他和曹操之间摇摆吗?

    不过瞬间他就把这个念头重新压了回去,曹操目前面临的问题不少,能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只有攻下徐州,用一场胜利来巩固自己的威信,再用徐州的利益来重新拉拢那些世家,所以他无论如何都不会放过吕布。

    那吕布在等什么,粮草还是兵马?

    张扬有些拿不准,据法正所说,以及徐州细作传回的情报来看,吕布应当不缺粮草。自己又命糜竺全力支援吕布,有了糜家这个徐州豪强的支持,陈登等世家想来也不会撕破脸皮和吕布做对。

    那就是兵马?这时张扬才发现自己对徐州有多少兵马,战力如何并不清楚,正准备招人来问问,却发现一旁的小家伙已经放下了手中的竹简。

    “看完了?”

    张征点点头,一张小脸上满是迷茫,开口问道:“父亲,这书可确实?”

    不过也难怪张征会有此一问,在这个时代,或者说整个封建王朝,史书都不是主流,大汉还好一些,到了明清时候,曾经闹过这么一个笑话。

    一个屡试不第的秀才被人问及司马迁是谁时,竟然不知道,还反问别人说这司马迁治过什么经传,可见思维僵化到了何种程度。

    张扬换上一副严肃地面孔道:“太史公当初为李陵仗义执言,虽身受腐刑而不改其志,此书虽然也有谬误之处,但太史公之操守无需赘言。”

    小家伙显然一时之间有些难以接受,半晌才喃喃道:“也就是说,圣人真的杀了少正卯?”

    “没错。”张扬点点头,他给张征看的,正是当初他说服蔡邕所用的孔子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少正卯那一段,目的也简单。张征毕竟是被蔡邕用儒家经典教大的,虽然近年来学得驳杂,但从小养成的习惯却并不是那么容易改变,张扬自然是希望他能自己思考,而不是书上说什么便信什么。

    “为父听过一句话,叫尽信书不如无书,圣人也是人,
>>>点击查看《一寸山河一寸血》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