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一寸山河一寸血 > 一寸山河一寸血目录 > 章节目录 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突袭(五)(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一寸山河一寸血 章节目录 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突袭(五)(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不管侯君集和王保保两人有着怎样的猜测,三千玄甲军却是结结实实地在这无名渡口处的大营呆了整整一天的时间。

    清晨的小雪飘飘洒洒,到傍晚十分已经成了漫天的鹅毛大雪,若是一般将领看到这种情况肯定会大骂贼老天不愿成人之美,但李世民却颇为欣喜,这次突袭的开端绝对算不上完美,但在他看来,老天还算给面子,他心心念念的大雪终于还是下了起来,虽说晚了那么一天,但还算及时。

    在北地生活过的人都清楚,雪天往往会比平常冬日要暖和上一些,除非一些特殊天气之外,大雪和朔风并不是共存的,而只要没有了寒风之后,冬日其实也并非那么难以忍受。更别说对于正在行军打仗的人们来说,大雪无疑是隐藏踪迹的一种好办法。

    张扬既然已经把他麾下的大军派到了此处,那就说明整个晋军如今应该是处于防范的姿态,想来桑干城也应该如此。既然是防范,那派出的斥候必然不会很多,至少和要主动进攻之时无法相比,这无疑是一个绝好的消息。

    雪一直下到了天色全黑也没有停止的迹象,放眼望去,眼中满是白茫茫的一片,就如同给大地铺上了一层洁白的地毯一般。好处是不少,可那些都不是普通士卒该考虑的,他们只知道这场大雪对他们来说绝对算不上什么好事。

    不到三千的玄甲军将士们牵着自己的战马,从拥挤的营寨之中出来,踉踉跄跄地向着南方行进,融化的雪水很快就浸湿了他们的战靴和裤脚,那种滋味很难用语言来形容,但绝对谈不上好受。

    从高句丽寒风中穿梭而来的高句丽将士强悍之处无需细说,耐寒的本领也不需要多谈,但就算如此,在他们行进在幽州的风雪之中时,同样也只能叫苦连连。

    畏寒是人的本性,人的忍耐则都是有限度的,如果让江南的将士来穿越这风雪,可能此时已经有不少人倒下了,高句丽将士要强上不少,但如果真算起来的话,往年的如此时节他们都是在温暖的营帐和屋宇之中度过的,耐寒性虽然比江南的将士强上不少,但也有限的很。

    夜色渐渐变得深沉,就在众人埋头赶路的当口,谁都没有注意到大雪什么时候竟然停了下来,天上厚重的乌云随着大雪消散于无形,皎洁的明月露出它的面容,将天地间洒上一层清辉,北风随之而起,更增添了几分寒凉。

    这个时候,被冻得面色铁青的高句丽将士也终于看到了那座耸立在风月之中的桑干城。

    桑干县城不算什么大城,城墙不高,而且全部都是泥土垒成的,当然,在代郡这个边郡之中,想要找到足够的青石来筑城其实也是一件颇为不现实的事。

    不过,距离桑干县不远就是用青石垒成的长城,但是这其实并没有什么可比性,长城这个东西不管是在韩赵魏的战国时期,还是秦统一六国之后,都是一种全国性的大工程,旁的暂且不说,当年秦始皇发动数十万民夫,几乎是举全国之力来修筑长城,所以哪怕代郡缺少青石也无需担心。

    可桑干县城却不同,作为一个个普普通通的县城,甚至连代郡的郡治都不是,怎么有和长城这种奇迹相比较的资格?

    至于桑干县城中的居民,如果往上倒一倒的话,其实原汁原味的本地居民很少,大都是当年修筑长城时民夫和看管他们将士的后裔。其实也不难理解,幽州苦寒,代郡又是边郡,正常人又有谁会往此地跑?若不是此地紧邻长城,肩负着为驻守长城的大军一个落脚地方的任务的话,只怕此地连百姓的身影也难以看见。

    幽、并两州像这样的县城很多,只是随着南匈奴的内迁,鲜卑崛起,东汉的无能等等因素在内,并州失去了上郡、五原、云中等郡,否则的话,并州边境的情况其实比幽州强不了多少,而这也是张扬在占据整个草原之后,迟迟没有将这些郡县复置的原因。没人,你光是恢复这些郡县又有什么意义呢?

    三国人口锐减,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甚至有些史书一度曾出现到三国时期,人口最少之时只有九百万人口的记载。不过如今看来,这个记载的靠谱性应该不怎么高,如果硬要说的话,因为诸侯割据,给中央朝廷纳税的人口还有九百万还差不多。

    不过就算如此,因为黄巾之乱、诸侯割据等等因素,人口锐减是不争的事实,在张扬看来,等到天下平定,人口增多的时候,再恢复这些州郡同样不迟。

    而由于当年修筑长城的规模,使得桑干县城的占地一点都不小,再加上这里地处边境,时常会有中原商人和漠北胡族前来互市,所以这里以往虽然不能算做繁华,但其实也差不到哪去。

    可现在嘛,自高句丽南下之后,无数汉人百姓南逃,其余不曾逃走的也被高句丽人集中到了几个有数的大城之中,再加上张扬兵进代郡,直逼蓟县,使得原本驻守在桑干县的高句丽士卒被撤走,之后再被晋军占领,这座城池也就变成了一个标准的大兵营。

    桑干县的人马不多,四千步卒,一千骑兵,五千人马就是整个桑干县的全部兵力。

    骑兵不多,这倒不是张扬小气,而是战马不耐严寒,代县有从草
>>>点击查看《一寸山河一寸血》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