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一寸山河一寸血 > 一寸山河一寸血目录 > 章节目录 第八百一十九章 入蜀(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一寸山河一寸血 章节目录 第八百一十九章 入蜀(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在张扬亲身坐镇汉威城,在西域开启裁撤罪军营的大幕之时,三支兵马悄然出发,以三万大军攻伐汉中张鲁。

    名义则为张鲁以五斗米教蛊惑百姓,不服朝廷调令,上次还私自攻伐晋王同族,罪在不赦。

    当然,这只不过就是一个借口而已,谁也不会真的相信。

    曹操并非没有探查到张扬出兵的踪迹,但一来张扬并没有动用弘农和并州的大军,二来刚刚攻下徐州的曹操面对被吕布搅成一锅稀粥的豫、兖两州,急需喘息之机,根本没能力对张扬用兵,只能默默看着张扬派兵攻打汉中。

    汉中郡属于益州,为典型的益州地形,四面环山,道路难行,易守难攻。

    在这个时代,有三条路可以从凉州、关中抵达汉中。

    从散关南下,通过斜谷便是直抵汉中的官道,不过这条路上却有阳平关这座雄关阻挡。

    东侧则为子午谷小路,山路蜿蜒盘旋,崎岖难行,需要在崇山峻岭间的栈道穿行八百余里才能由长安直抵汉中,这条路往常只有最为熟悉山路的猎户敢走。而当初汉高祖刘邦明修栈道,指的便是这条路。

    往西是陈仓古道,虽然同样难行,但却比子午谷小道强上一些,汉高祖时的暗度陈仓指的便是这条路。

    张扬麾下三万大军兵分三路,分别对应这三条道路。

    东路人马由魏延、张任率领,从甘州出发,到长安之后经子午谷小路直插汉中。其实按理来说,这条路由李靖来走更近一些,但张扬考虑到历史上正是由魏延提出的子午谷之谋,再加上这支刚刚在康居建功的山地军最为适应山间小路,便点了魏延的将。

    西路人马则由大唐军神李靖带领,从武关出发,抵达凉州武都郡后折道向南,经陈仓古道直逼沔阳,包抄汉中郡治南郑侧后。这条路便是当初张扬救援张乾和张翼时走的那条,虽然不好走,但相对于有阳平关阻挡的中路和在山间盘旋的东路,这条路最为好走。

    这其实还有张扬的一点私心,李靖被召唤出来已经有很长的时间,但一直没有立功的机会,使得张扬无法提拔。这一次,他派出李靖这员大将正是来捞取功劳的。

    中路则由岳飞亲自率两万大军经斜谷南下,直逼阳平关。

    按张扬和刘伯温、贾诩两人的谋算,岳飞的这路大军在明,目的为吸引张鲁的注意,等到汉中大军云集阳平关与岳飞对持之时,东西两路奇兵突然杀入汉中,攻破南郑,汉中可下。

    曹操能探查到的消息,张鲁自然不会一无所知,从岳飞大军经过斜谷的那一刻起,汉中斥候马不停蹄,终于在最快的时间内将这则消息传到了张鲁的手中。

    张鲁不敢怠慢,立刻召集自己麾下的文武来商量对策。

    不过还没等张扬的大军赶到,南郑汉中王府已经乱成了一锅粥,张扬的名声可不是吹出来的,上一次张扬不过率领着数百兵马便能逼退张鲁,这一次大军压境,汉中说上一句危在旦夕绝对不为过。

    究竟是战是降,张鲁麾下文武争锋相对,各不相让。

    以张鲁之弟张卫为首,阎圃、杨任、杨昂等人为坚定的主战派,他们的理由很充分,汉中四面环山,易守难攻,只要派遣一员大将谨守阳平关,哪怕十万大军压境都未必能够攻入汉中。

    而杨松、杨昂兄弟却不这么认为,虽然上次被张扬指着鼻子骂为小人,但杨松在生死的威胁之下,却不敢和强横的晋军对敌。用他的话来说,那就是张扬凶名天下皆知,兵锋所指无不望风而降,阳平关虽然坚固,但却未必能够比过天下第一雄关虎牢关。若是负隅顽抗,那只有在晋军的兵锋之下化为齑粉,唯有跪地请降才能保全家小平安。

    张鲁一时之间难以决断。

    张卫最先出列,大声道:“兄长,汉中虽小,但亦有三十余万众,能战之兵不下三万,仓库中的粮草足够供应大军三年之用,更有阳平雄关阻敌,怎可一箭不发便屈膝请降?”

    张卫是张鲁的亲弟,武艺在汉中诸将中出类拔萃,更重要的是,他野心比张鲁还大。张鲁虽然育有五子,但只对修道感兴趣,对称王称霸没有一点意愿,野心勃勃的张卫还想着能从自家兄长手中接过权柄,南攻益州,割据一方,怎么可能让张鲁投降张扬?

    “二将军勇武,不知和覆灭北匈奴的岳鹏举比如何?”杨松冷笑一声,他素来便与张卫不对付,此时见张卫开口,根本没有一丝一毫的犹豫,起身出列道:“师君,汉中虽有百姓三十万,将士三万,但可比得过人口百万,控弦十万的北匈奴?晋王甚至没有亲自出手,北匈奴便举族皆灭。如今就算我等能够抵抗岳鹏举,但若是惹得晋王怒起,亲率大军前来讨伐汉中,又该如何?”

    长史阎圃起身反驳道:“小人屠兵锋是强,但其胁迫弘农王,乃是乱臣贼子。大军虽众,然不义之师安能持久?师君身负汉中百姓之望,安能畏惧残暴不仁的小人屠?我军占据地利,又有人和,只需一员大将镇守阳平关,晋军久攻不下,必然退去。”

    杨松使出三寸不烂之舌,反唇相讥道:“阳
>>>点击查看《一寸山河一寸血》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