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一寸山河一寸血 > 一寸山河一寸血目录 > 章节目录 第七百八十一章 千里不留行(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一寸山河一寸血 章节目录 第七百八十一章 千里不留行(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大战一触即发,但是,这一次却和张扬预想的不一样。

    乌古里部落的乌孙人也和纳伦集镇的乌孙人不一样。

    这里的男女老幼都是在马背上长大的,跟纳伦集镇那群商人可不同。如果这里的一个部落有三千人,那几乎就意味着这个部落有三千战士。所以别看乌古里的青壮都被抽调一空,但是这些剩下的老弱妇孺同样不好解决。

    这是一次硬碰硬的战斗,但张扬却没有害怕。重甲铁骑组建出来不是为了捏软柿子的,之前一直没什么像样的大战,如今试试他们的成色也不错。

    部落的警觉性还不错,早早便发现了狂奔而来的铁骑,随后幽远飘渺的号角声顿时回荡在天地之间。

    紧接着,数千人从部落之中杀出,为首之人是一名须发皆白的老者,骑着一匹足有九尺多高的雄健战马,提刀冲在最前方。

    赵云一马当先,根本没有丝毫留手的意思,只见豪龙胆在他手中一抖,在空中划过一道寒光,那老者甚至都没来得及抬刀便被洞穿了胸膛,栽落战马。

    无数战马从他的尸体上踏过,片刻之后,刚才还威风凛凛,让人以为是廉颇在世的老者便成为了一滩碎肉,根本分辨不出一个人的模样。

    “抬弩!”

    随着张扬的一声大喝,两千余将士齐齐将长槊交到左手,右手取出小弩,也无需张扬去下令,扳动弩机便射,直将箭匣中的五支弩箭全射完才收起小弩。

    两千人,每人五支弩箭,加起来便是一万支,什么是万箭齐发,乌古里人之前并不陌生,毕竟骑射是他们的拿手好戏,但是今日之后他们将会印象更深刻一些,如果他们还能活下来的话。

    一万支弩箭在空中汇聚成一张大网,瞬间便将出营数千人一半射落战马。

    一时间,临死的惨叫声、受伤的哀嚎声和战马的悲鸣声充斥着整个战场。

    张扬抬戟杀入敌阵之中,方天戟仿佛一条银龙一般上下翻飞。他根本来不及去看对手是什么人,是男是女,是老是弱。他的双臂不断舞动,小二百斤的盘龙方天戟那是挨着就死,碰着就亡,根本没有幸免之理。

    赵云的杀法没张扬这么绚丽,但他的一招一式都简洁无比,根本没有多余的动作,每次出枪必定有一人倒毙马下。

    如果说张扬的招式是绚丽,赵云是简洁高效的话,那裴元庆就是残暴。

    两柄大锤挥舞开来,没人能够支撑也就罢了,在他的手下,连具完好的尸体都找不出来,甚至连很多战马都被他砸成了碎肉,看起来凄惨无比。

    重甲铁骑杀人的效率同样十分的高,丈八长槊只管戳刺,根本无需防守。乌孙人的兵器显然和汉军不在一个档次上,哪怕汉军不曾防守,他们的兵器也不足以对汉军阵上的铁甲造成任何的伤害。

    这支马超亲自操练出来的大军深得马家枪的精锐,招式并不华丽,但却十分高效,在战场上厮杀最为合适不过。简简单单的戳、刺、扫等招式,却产生了无以伦比的杀伤力。

    张扬并没有赶尽杀绝,在杀散乌孙人后,便命人一把火点燃了这个部落。

    乌古里其实是这片草原上所有部落的总称,张扬面前的这个只是其中较大的一支罢了,没必要耽搁太久。

    不过,部落中的战马张扬却没有放过,全部命人收拢了起来,虽然他现在不缺马,但又会觉得好马太多呢?更何况有狮鬃兽、照夜玉狮子和没角赖麒麟这三匹马王,控制这些马群不要太容易,甚至都无需派人去专门看管。

    结束战斗之后,汉军没有休息,在张扬的带领之下,飞快地向下一个部落狂冲而去,而刚刚缴获的战马正好可以给他们驮运粮草,更换马匹,一举两得。

    而这些西极马,可一点不比重甲铁骑的战马要差,骑乘的时候只需取下自己坐骑的马鞍装上去便可,唯一的区别就是这些马没有马掌。

    不过也没什么关系,这里四处都是草原,地势平坦的很,也无需担心战马会大规模地受伤。

    一日之间,张扬率军狂奔三百余里,连灭四个部落之后,飘然而走。

    第二日,张扬、赵云、裴元庆索性兵分三路,每人又攻破两个部落才作罢。

    汉人的行为充分向乌孙人演示了一下,什么叫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随后张扬并没有继续动手,他准备观察一下乌孙人的反应再说,否则被人包了饺子可不是闹着玩的。

    汉军沉寂了下来,但是亚尔林却快要疯了!

    “不行,现在最重要是率军救援大宛,然后合兵一处击败汉人的主力,怎么可能把精力放在一小撮汉军的身上?”

    赤谷城相大禄府邸的大堂之上,须发皆白的亚尔林大声咆哮,中气十足,让人根本不会觉得他是一个年过花甲的老人。

    “大宛和我们唇亡齿寒,唇亡齿寒知道吗?如果大宛没了,凭我们自己,怎么可能打得过汉人?”

    话说的一点都没错,道理也解释的很明白,但是却不足以说服群情激愤的各部首领。


>>>点击查看《一寸山河一寸血》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