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明越坡 > 明越坡目录 > 章节目录 第三百九十七章 朱元璋跟我们玩PPP?(第2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明越坡 章节目录 第三百九十七章 朱元璋跟我们玩PPP?(第2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按照我们的方案,两岸各一里的地方都是我们的,那就有约两万余亩土地。

    等将来这一片开发好了,肯定会超过现在城内的地价每亩五十两。那么算起来,就有一百多万两的毛收入。

    除去那六、七十万两的成本,我们至少可以赚好几十万两。

    可是现在,他只给我们一半。那就是说,我们开发完成之后,手中就只有一万余亩的土地。

    每亩至少得卖到七十两,才能刚刚保个本儿。

    要是卖不到这个价,或者是工程进行中出了什么变故,导致成本上升,我们可是连本钱也捞不回来。

    我呆在了当场,也不知该说些什么了。

    难道这个宏伟的蓝图真的要放弃?

    未来的秦淮河畔,十里烟花之地,将确定与我无缘?

    朱老爷子打断了我的思绪。

    他告诉我,朱元璋提出这个留下一半的意见后,李善长立即跟他算了一笔账。说这样的话,这个工程就没有人搞了。

    最后,他和李善长二人又跟这朱元璋是仔细分析论证了一番。

    朱元璋最终提出了如下意见,沿岸两边各一里的地方搞开发,这个不变。

    开发地段目前的地皮,如果是属于公产的,无偿给我们使用。如果涉及到当地居民的,由李善长出面征收,当然这个费用得由我们出。

    开发完成之后,环内城一侧的土地由他们按照二十两银子一亩的价格回购;外城一侧的土地则是归我们的。

    也就是说,开发完成之后,咱们双方还是一人一半。只不过,他们的那一半,要按照每亩二十两银子的价格回购,算下来,也就是二十余万两银子。

    另外,我们不用出钱找朱元璋、李善长他们买那部分公产了。

    如此一来,只要不出意外,我们的总投资应该能控制在六十万两之内。

    将来的地皮转让价格只要不低于五十两每亩,外加上另一侧朱元璋按二十两一亩回购,总收入肯定是七十万两往上走。

    也就是说,我们至少也有十多万两的赚头。

    还有一点,朱元璋表示,如果我们开发完成之后,另外一半归我们自己所有的土地,无论是卖出去也好,还是自己搞建设也好,李善长都会给予我们相应的优惠措施。

    按照朱元璋的说法,我们如果办好了治理秦淮河这事儿,绝对不会让我们吃亏。

    听了这个方案,我虽然心有不甘。但就目前的情形来看,似乎也只好如此了。

    想想能为应天百姓做点事儿,能为创造一个山清水秀的应天新城尽一份自己的绵薄之力,也是值得的吧。

    万一这秦淮河治理好之后,这片土地大幅增值,远远超过我们预期的五十两银子每亩的话,我们也还是很有赚头的。

    只是让朱元璋得了如此之大的便宜,我着实有些恼火。

    你看他一两银子都不掏,就出了沿秦淮河两岸约两万亩目前可以称之为“废地”的地皮。几年之后,出个二十余万两银子,就可以购买我们至少价值五十余万两银子的土地。

    完全是啥事儿不用干,啥心不用操,几十万两银子的利润就进了腰包。

    我甚至有些怀疑,这个回购的方案,他是怎么想出来的。按说在那个年代,应该是没有这种人才的呀!

    先说他要求的靠环城内侧那片土地按二十两银子的价格回购的主意,这也有点类似于现在的BT模式。

    只不过他这个回购价格实在是有点低,要是算是BT模式的话,那也只能算是一个畸形版的BT模式。

    如果是算上我们这一侧土地将来运营的收益,以及他承诺将来给予的支持,这活生生的就是一个经典的古代版PPP模式嘛!

    想到这里,我都有些后怕。

    朱元璋这哥们儿该不会也是从现代穿越过去的吧?

    不然,他是怎么想出了这么精明的点子呢?

    你说说他一个农民出身,怎么就可能逆袭当了皇帝的呢?

    这皇帝是这么容易当的么?有多少人都在盯着他那个位置?

    如果这朱元璋真的是跟我一样是从未来穿越之人,也是开了外挂的,那怎么办?

    我是不是应该逃离?

    不然如果让他识别出我的身份,他一定会容不下我的。
>>>点击查看《明越坡》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