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明越坡 > 明越坡目录 > 章节目录 第三百三十九章 “背锅大侠”(第2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明越坡 章节目录 第三百三十九章 “背锅大侠”(第2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那管事的听说我们要返回元大都,当即表示要派个跟班的,一路支付我们的盘缠。

    其实我们根本不差钱儿,哪需要他们支付什么盘缠。

    不过对于他们高丽人我倒是愿意结交,特别是驻京办的那些人。说不完我们在元大都遇上什么事儿,还得请他们帮忙,毕竟他们也算是“地头蛇”了。

    我当即向这管事儿的表达了谢意,并向他说明了我与偰逊的关系。

    我的意思就是,以后关于偰逊在高丽国的情况,我们在元大都能不能找他们的人打听打听。

    那管事儿的一听,表示这个没有问题。立即给我写了一封信,并告诉我地址,说这是他们在元大都的联络点,有什么事儿只管去找他们。

    偰逊也叮嘱我道:“他此次去了开京,肯定会得到重用。他也会交待元大都那边的人,以后我们有什么事儿,只管去找他们办。”

    偰逊想了想,似乎怕还有什么不妥,便也写了一幅字交给我。

    我仔细看了看,这幅字的大致意思就是,手持这幅字的人是他的妹夫,望高丽国在中原各地的人员能行些方便。

    偰逊还交待我,以后如果那些高丽人不相信我的身份,就将这个条子给他们看。他去了开京之后,也一定会传下话来,告知大家这幅字的事情。

    见偰逊这事儿办得如此周到,我也没什么好说的了,只能再三向他表示感谢。

    偰逊他们是四月初六出发,我们就打算提前一天,四月初五出发返回元大都。

    四月初四一天,我们停留在锦州。桃儿、杏儿此次与三婶一别,可能也就是此生的永别了,因此二人陪着三婶、郑氏一起拉了一天家常。

    四月初五一早,我们八人从锦州返回元大都。

    返回的途中,速度比起来锦州又快了不少。四月十五日,我们就回到了元大都的客栈。

    本来当初以为从元大都到大宁也就几天的行程,没想到我们这一去耽搁了一个多月。加上我们一走,音讯全无,贾海通都有些等不住了,生怕我们出了什么意外。

    好在大哥陈叔明这边也算不上顺利,只好在元大都耽搁着。

    先来说说这陈叔明朝见元朝皇帝的事情。

    当时这元朝的皇帝名叫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延祐七年(公元1320年)出生,至顺四年(公元1333年)在元上都即位,时年十三岁。

    他死之后,元朝给他上的庙号叫元惠宗,后来明朝为其上尊号为“顺帝”。也就是说,元惠宗、元顺帝说的都是他妥懽帖睦尔。

    只不过,这都是死后的叫法,他生前可不这么叫。生前别人只能尊称他为皇帝、圣上之类的。

    因为他生前用的最长的一个年号叫“至正”,所以民间也称他为至正帝;由于他出生之年为庚申年,也有人称他为庚申帝、庚申君。

    为了避免大家混淆,我们还是称他元顺帝吧!

    这元顺帝的名字很长,但很有意思。这“妥懽帖睦尔”很明显是一句蒙古语,在蒙古语中意思就为“铁锅”。

    公元1368年,朱元璋攻下元大都,正式建立明朝。这元顺帝只得带着人北逃,这也标志着元朝的灭亡,明朝的建立。

    可以说,这元顺帝就是元朝的最后一任皇帝。

    当然,蒙古人并不承认这一点。元顺帝北逃之后,又传了数代。

    直到朱棣当了皇帝之后,才彻底赶走了蒙古人,让他们不敢以“元朝”自居,而改称蒙古。

    虽然这些成吉思汗的后代不再以“元朝”自居,但这股蒙古人始终存在,后来史料上所称的鞑靼就是他们的后裔。

    也就是说,元朝的标志性灭亡,就是在元顺帝手中。

    那么,当初他父亲元明宗给他起了“妥懽帖睦尔”这个名字,难道就有未卜先知的能力,知道这元朝灭亡的“锅”得由他这个儿子来背?

    不过,这位我们可以姑且称之为“背锅大侠”的元顺帝,作为一个亡国之君,也并非是毫无建树。

    他继位之初,权臣伯颜把持朝政。直到公元1340年,他20岁那年,才扳倒伯颜开始亲政。
>>>点击查看《明越坡》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