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明越坡 > 明越坡目录 > 章节目录 第九百一十三章 大败耿炳文(第2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明越坡 章节目录 第九百一十三章 大败耿炳文(第2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度起来肯定很困难,时间也需要很长。而这时,北边的燕军主力又突然发动进攻,耿炳文的部队顿时陷入了混乱状态。

    燕军虽然人数不多,但长年与北元的蒙古骑兵打交道,最喜欢这种大开大合的往来冲杀战术。而耿炳文所率领的明军在这方面的战斗力,明显低了一个档次。

    耿炳文一看中军已乱,这仗没法打了,立即传下军令,所有人马立即向真定城撤退。

    见耿炳文大军败退,燕王朱棣、张玉、谭渊、朱能等人皆是率军在后面猛追,这种从后掩杀的大好机会,众人岂能错过?

    在追击耿炳文大军的过程之中,还是发生了一个小插曲。那就是猛将朱能杀得性起,带着自己的亲兵突入敌军阵中翻江倒海。

    边打边撤的耿炳文很快发现了这个问题,见对方有一员勇将竟然只带着数十个亲兵杀了过来,已完全陷入自己人马的包围之中。

    被打得大败、正无处发泄的耿炳文岂能放过这个机会?他招呼撤退的明军放慢脚步,尾队结阵抵抗燕王的追兵,而其他的人马则在他的指挥下向朱能他们扑了过去。

    虽然耿炳文的思路很清晰,他的指令也传达得很恰当,但是,正所谓“兵败如山倒”,仓皇败退的明军只有少数人马听到并正确理解了耿炳文的意思,而大部分明军还在混乱地溃逃。

    见此情形,朱能发挥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连续作战”的优良作风,哪里的明军多,他就往哪里冲。硬是凭着麾下的数十亲兵,将耿炳文大军的阵形冲得稀烂。

    耿炳文见大势已去,也顾不得拿朱能出气了,还是赶紧集结残兵到真定城固守吧!

    就这样,燕军是取得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而耿炳文只得集结残兵固守真定城。

    大胜之后的燕军可不会给耿炳文喘息之机,立即向真定城发起了猛攻。

    这一回,咱们就不得不佩服朱元璋的眼光了。虽然耿炳文大败,真定城内只有一些残兵败将,但燕王朱棣带着张玉、谭渊、朱能三大王牌一连猛攻了真定城三天,愣是没有任何进展。

    朱棣见麾下兵士们也疲累了,只得暂停进攻,让兵士们休整。

    如此又过了三日,朱棣已是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耿炳文这只老狐狸躲在真定城不出来,这家伙擅长防守的名头还真是名不虚传,如果就这么僵持下去,局势显然对朱棣很不利。

    就在朱棣急得团团转之际,从北平来了一个人,这个人便是马和。

    马和告诉朱棣,他是奉他师傅的命令而来。马和的师傅便是历史上那个著名的人物、也是我昔日的好兄弟道衍和尚。

    朱棣见了马和,也是格外高兴。他告诉马和,现在自己在真定进退两难,道衍大师可有什么高招?

    马和告诉朱棣,他这次前来,就是来为燕王解除这个困局的。

    马和告诉朱棣,耿炳文擅守不擅攻,与他在这里打消耗战,那是下下之策。

    就在他离开北平之前,刚刚得到消息,镇守辽东的江阴侯吴高,正集结兵马,准备攻取永平。此时,不如立即挥师北上,给吴高一个迎头痛击。

    朱棣沉思了片刻,说道:“击退吴高并非难事,只是这真定的耿炳文始终是咱们的心头之患。那按照道衍大师的意思,击退吴高之后,咱就回师北平,与耿炳文耗下去?这似乎也不是长久之计呀?”

    马和笑着告诉朱棣,等咱们击退吴高之后,估计明军已经换帅喽。

    朱棣不解。马和问朱棣,可否记得长平之战中,老将廉颇为什么会被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帅位?
>>>点击查看《明越坡》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