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科幻小说 > 清末之超级皇帝 > 清末之超级皇帝目录 > 章节目录 第249章:大清霓虹威海条约(一)六更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清末之超级皇帝 章节目录 第249章:大清霓虹威海条约(一)六更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双方再次坐在了谈判桌上。  伊藤博文首先痛斥了大清在东都的炮击行为,声泪俱下,想要博取同情  “对于这一次的事情,我深感遗憾,对于你们都城的打击这是必然的,我不相信交战双方会放弃对敌国都城的进攻!而在对军事目标进行打击的时候谁能不能保证命中二十公里外的目标。造成伤亡在所难免。”  “伊藤先生呢个,您要搞清楚,只要霓虹不接受我们提出的条件,所有的打击都会继续,这是战争,不是过家家。”  李鸿章直接打断了伊藤博文的话,不再愿意听他的装腔作势。  伊藤博文和松方听到李鸿章的话面色阴沉无比。  对于他们来说既然有了天皇的命令。  而国内的局势在无法让他们再继续下去,那么利用一切的有利因素将大清的要求给降下来着便是他们的诉求。  国内的死了已经死了,他们心里会不舒服,但是绝对不会因为平民的死亡而丧失理智。  这成为了他们要挟和博取西方同情的筹码。  而李鸿章也深知这一点直接出口威胁,让他们没有再继续下去的机会。  “好吧!我希望这次将是我们的最后一次谈判,我们国内已经做了重大让步,”  “希望你们能拿出诚意来,如果此次不能和谈成功,我真的只能抱着全体玉碎额。”  伊藤博文放下其他的心思,回归到正题上来。  “伊藤君,就态度来说,我们一直是很诚意的,如果贵国一心追求和平,而不发展军事,我们提出的那些条件你们绝对是有能力达到的。”  “如果你们是要对我们进行威胁的话,恐怕要领你们失望了!不怕告诉你们,我们的陆军刚刚又收复了平壤,歼灭你们陆军一万余人!”  “同时鉴于帝国在海陆方面的的优势越来越大,我们将增加一个条款,便是要求你们割让对马岛。”  李鸿章淡淡的小岛,如今又是尽在他手中,根本不需要去理会伊藤博文的态度。  “什么?你们提出的条件已经非常的苛刻了,现在还要我们割让对马岛给你们?”  伊藤博文面色一黑,之前的条件又变化了,对马岛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在对马海峡靠近霓虹的这一边。一旦被拿去,他将成为牢牢扎在霓虹眼前的一颗钉子。  虽然即便吞并了南国,对马岛离开他们的支援也比较远,鬼子掌握战略主动的话,完全有可能在大清反应过来之前拿下这里。但是有这么一个钉子在,如果大清掌握战略主动的话,霓虹会非常难受。  “伊藤先生,您确定考虑好了么。”  李鸿章淡淡的说道。  “好吧!李大人!你们赢了,这一条我们答应了,还有原来的第一条,第二条,第五条我们都原则上同意。”  “但是第三条和第四条,我们没办法同意,需要再协商!”  伊藤博文面色一僵,想了一会最终还是说道。  他已经可以想象得到他回国将会面对怎么样的待遇了,割让领土,在无比渴望领土的霓虹人眼里这一切几乎是不可饶恕的。  但是战争继续下去,霓虹会越来越虚弱,而对方的条件也会越来越高。  “说说你们的想法吧!”  李鸿章沉默了一会,开口说道。  对方承认侵略行为,愿意道歉和保证不再主动进攻,这是面子上的东西,可以先不管。还剩下四条主要的条款,对方同意了归还琉球,并且割让对马岛这两条,也不是不可以谈了。  “赔款方面我们只能接受六千万两白银,分十年付清,两亿两实在太多了,会让我们民不聊生的。”  伊藤博文也是直接将他们之前提出的三千万两翻了一倍。  如今天换已经愿意承担三千万两,而且从棒子掠夺来的资源也能值个几百万两,如果是六千万两白银,他们用不了多久就能还清。  “五千万两的金额,加上利息已经是霓虹一年半的财政收入了。”  “即便是欧洲的意利,一年的财政收入都要比这个低,我想因该足够支付贵国的战争费用,而且还有多余的了。”  此时在一旁的欧格纳也是说话了,毕竟霓虹的付出越小,他们就能从格兰买更多的武器,同时的实力加强也就越小。  “六千万两白银绝不可能,你们要知道,我们逛逛一名士兵的抚恤金就要两百两银子,这还是最低标准,定远五舰也是受伤严重必须进行更换。”  “光光打掉的新式炮弹,每一枚都要三百两银子。何况霓虹子明白以来就在我国进行掠夺,近期更是掠夺了南国和瀛洲,获得的利益都不止五千万两白银。”  李鸿章丝毫不为所动。  六千万两白银看上去很多,但是对来说也就半年的财政收入,根本不可能达到王光绪的期望值,所以他说了这番半真半假的话。  这时候吉利国公使欧格纳反而松了一口气,因为他听到一枚炮弹就要三百两银子,虽然不信,但是他也是认为李鸿章没有说太大的谎,应该是相差不远,的工业基础薄弱,成本高一点很正常。  其实即便是大清号的炮弹造价也没有那么贵。的工业发展完全不像因果看到的那样不注重基础,只注重重工业,如果之注重重工业的发展,那就不会去重视环境和轻工业的建设了,作为后世来的王光绪深深的明白这一点。  ..
>>>点击查看《清末之超级皇帝》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