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言情小说 > 爱人在别处 > 爱人在别处目录 > 章节目录 五十方庭佑醋意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爱人在别处 章节目录 五十方庭佑醋意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方晓的长篇处女作《在城市边缘行走》成功发表了,给她祝贺的除了程风,就只有余凤华。她用了笔名千寻,也正是这种千万次的苦苦寻找才能有这次的成功。

    方晓耍了个小聪明,她想知道别人对小说的真实评价,便没有说这是我的小说,而是说我发现一部小说很好看,推荐给你,没想到有几位长辈居然拍手称好,说这样兼具文史底蕴和现实性的小说很有看头。

    这是自然的,方晓的这个作品起先虽然只是发表在网络上,但对作品的严谨态度丝毫不减,靠着自己对古代文学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积累,这部作品连续几个月高居人气榜榜首。直到作品被改编成电视剧创了收视新高,大家才真正认识了这位叫千寻的女作者。正如余凤华所说,婚姻是困不住一个有志向的女人的,方晓让身边的所有人都大吃了一惊,当然也包括方庭佑。

    小说是程风跟进的出版事宜,数年来,她看到了这个女人的每次成长,方晓知道她的作品能够发表有程编辑的一份功劳,当然感激程风的知遇之恩。

    方庭佑知道方晓现在已经今非昔比了,他一直都把她当成个愚笨的人,不懂人情世故,笨手笨脚,可这次,他不得不重新认识她了,无论以前她在你这儿是多么的卑微,现在都不是一路人了,这种落差让方庭佑心里着实不舒服。

    令方庭佑不舒服的还有那个叫余凤华的邻居,他看到方晓和他同时出现在新书签售会的广场,方庭佑终于领教了自己过去加诸在方晓身上的痛苦和烦恼,只是他还要装作若无其事的保持着高姿态,他不允许自己低头。

    郁箫和张笛最终没能在一起,不是因为各自的倔强和误解。就在两人经过眼泪和苦闷后和好如初时,一场时隔多年的认亲打碎了这一切。

    生活中的戏剧远比戏剧本身更戏剧,张笛的母亲郁竹在报纸上看到一则登报寻找双胞胎姐姐的寻人启事,写的竟是她的名字。她这才回想起母亲临终前确实告诉她有个双胞胎弟弟叫郁成梅。

    多年以前张笛的外婆丘氏是大户人家的千金小姐,与同是地主家庭出身的王家大儿子王兆昌结了婚,但她不满意这桩包办婚姻,与王兆昌也性格不和,加上早就属意一个姓郁的教书先生,婚后的生活很不如意,在为王家生下两个儿子后与这位郁先生私奔去了东北。几年以后生下了一对龙凤胎。郁先生为姐姐取名“郁竹”,为弟弟取名“郁成梅”,以喻不畏严寒求得生存之意。

    可孩子生下不久后,丘氏被抓了回来,人是王家让找的,刚巧那天郁先生带儿子郁成梅去看病,回来后已是人去楼空。

    丘氏挨了毒打并被锁了起来。王兆昌对郁竹却还算不错,他对外说妻子去亲戚家生娃,现在回来了,可周围的乡亲自然是清楚怎么回事的。

    好在不久后的政治运动将这一家庭事件掩盖了过去,因为比这更残酷的事情降临到这个原本富庶的地主之家中。游街,挨批斗,烧东西??????王兆昌胆子小,本想把那本爱不释手的康熙字典藏起来,可放到烟囱里没多久又拿出来藏到地底下,又怕翻出来罪加一等,于是该烧的都烧了。

    就在烧完一切家当的第二天,王兆昌在游街的队伍里口吐鲜血突然去世,丘氏接替他去挨批斗,孩子们也都辍了学。

    这些变故使得丘氏无暇寻找骨肉,后来她带着女儿改嫁才把张笛母亲的姓氏改作郁。

    郁竹听弟弟郁成梅说,他父亲也就是教书匠郁先生后来当了八路军,被抓了去后又从鬼子的营地里逃了出来。由于种种原因没能入党,他们一直在东北农村,父亲去世时曾嘱托一定要找到母亲和姐姐,虽然他们日子过的紧巴巴的,可他一直没忘了寻找亲人的事,后来郁成梅与乡下女人成了亲,生下了郁箫。

    郁成梅喜出望外的说,到底是亲姐弟,给孩子取名字都这么有默契,姐姐的女儿叫张笛,他的儿子叫郁箫。他像秋收时担心天气有变不容片刻等待的把庄稼收回家一样迫不及待的让两家人都见了面。

    可是,他们并不知道两个孩子已经成了心心相印的恋人,当彼此以这种方式见面后,张笛和郁箫也只有默默的接受这生命的馈赠,方知人世间有太多的事情只是个无能为力的玩笑。

    秦予的美学课结束了,她断绝了与钱澄的来往,张燕滨也没有再和吕婷婷见面,他们俩去喝了堂兄张岳的喜酒,不知道他的婚姻会是个什么样子。

    方晓去了北欧的丹麦留学,那是伟大作家安徒生的故乡,是她很久以前向往的地方,她以为这辈子都不可能实现了,没想到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得偿所愿。

    圣诞节那天,程风收到刘怀微的电子贺卡,上边只有一句话:

    “时间的河流悄然流逝,我心依旧待君归来”
>>>点击查看《爱人在别处》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