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良田喜嫁:锦绣农女山里汉 > 良田喜嫁:锦绣农女山里汉目录 > 章节目录 第一百八十二章 新品(二)(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良田喜嫁:锦绣农女山里汉 章节目录 第一百八十二章 新品(二)(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宋大江也正想找他们呢,就是铺子一开门,就一直忙活,一时没顾上,本是想着等待会儿得了空子,赶着去一趟,就见他们过来了。

    忙迎到外头笑和李恬说道,“昨儿的点心,我们东家和太太都尝了,都说不错。我今儿再得空去一趟,问问东家的意思,把这事儿给落实了。你们那头心里先有个准备,老太太这是整寿,东家打算大办,不但远远近近的亲戚要来,就是街坊邻也要请。我约摸着少说也得百十斤的点心用。”

    一百斤就是近二两半的银子,有一两半的利钱,李恬当然欢喜,忙笑呵呵地道了谢。又说了今儿来要买的白面糯米面和大黄米面等东西。

    宋大江一听就笑了,引着他们往铺子里走,“你们来得还真是时候,大黄米面原是早卖空了,这是前儿才刚进了三两石。”

    说着话,进了铺子,帐房先生听见这话,就抬头打趣笑,“你这个乡里的财主来帮衬我们生意了?”

    李恬忙把特意给他留的那一包萨其马拿出来,放到柜台上笑,“即是来帮衬,也是特意来谢您的。这是我们按方子新做出来的点心,您尝尝。”

    那帐房先生伸手打开,却见里头是切得长方形的块装点心,触手微软,上头油亮亮的糖桨泛着光。哟了一声笑,“这又是京里头传来的方子?”

    虽说李恬说得真的不能再真了,可帐房先生总觉得不是那么会回事儿。一个乡庄里的丫头竟然有京里头传来的方法,这不是笑话儿么?

    李恬当然听出来了,仍旧面不改色,不慌不忙沉沉稳稳地缓笑道,“这方子,说是京里的头,也不全是。听我那亲戚说,这是打关外传来的。我觉得这话也差不离吧,要不关外传来的方子,咋会起这么一个怪里怪气的名子,对不?”

    倒把帐房先生说笑了,再细细一想,倒也是。时下点心的名都是怎么好听怎么起,就跟李恬那雪花包似的,单从这一点上来说,倒也信了几分。

    笑着把东西收下,听李恬说,还有四五包的点心没卖完。正好他家人多,昨儿买的点心,还没等着走亲,就差不多吃光了。又现拿钱买了四包。余下的一包,李恬让宋大江拿去给旁的小伙计分了,结个善缘嘛。

    清空了货底的李恬立时开始大采购。白面买了四十斤,白糖买上十斤,糯米面和大黄米面一样买了五斤。至于鸡蛋,李好说她先在村子里收一收,不让买,倒也不用她费劲巴力的往家背了。出了粮铺,又去了杂货铺子,买了五斤绿豆五斤红豆。然后拐到笔墨铺子里,咬牙买了十张半开的桑皮纸,这种纸略微厚些,有韧性,她打算涂上菜油之后,用来充用油纸,做蒸蛋糕倒模用。

    李好一见她又买回好几样新鲜东西,还是无语。

    李恬就把镇上那老婆婆嫌腻味的话说了,道,“她不说我还想不起来,她一说,我就想起来,早先在姥娘家吃过的那个青团子了。那种也是夹心的馅,正正好咱们这么些果子,还能做好些果子酱呢,我就想试做一下。”

    青团倒不是下河村这边常吃的点心,而是打南边传过来的。那还是李恬三舅成亲那年,他在县城里做苦力赚了钱,买回家的点心。正好姐弟几个往姥娘家走亲,一人有幸尝了一半口。

    可这都过去差不多七八年了,她竟然还记得。

    李好颇是无语地横了她一眼,“从前可没发现你在吃上头这么有心。”顿了下又发愁,“单是那三样点心,我还怕做不过来呢,你这又添了一样。”

    李恬一边收拾背篓里的东西,一边笑,“哪是一样啊,是三样。”说着,又把她盘算的蒸蛋糕和冰皮月饼和她说了。说完,又顺嘴打发宋大河,“还得去和你大哥说,让他帮着咱们雕些模子。”

    来的路上,李恬已细细和他说过了,宋大河又麻溜地应了一声,撒腿去场子里攀扯宋大海去了。

    李好就无力的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只拿眼瞪着她。

    何明家的和大牛媳妇抬脚进院,见姐妹俩正无声地相互看着,就笑,“不是说今儿生意很顺么?你们俩咋这个样子?”

    “还不是她……”李好告状似的飞快把事情说了一遍儿。

    何明家的就笑道,“这有啥呀,你们忙不过来,有的是人等着给你们出力呢。”问清李恬都需要准备什么东西,就指派银山长安梦生铁柱几个,“田里浅山处,怕是没有嫩青蒿这东西了,山里头的背荫处怕是还有,反正你们也没啥事儿,就赶紧的背着篓子去吧。”

    又听李恬说要用粗瓷杯子口大小的竹子做摸子,好用来蒸一些发糕。就立时打发她大儿和三牛,“这是你们俩的活,也赶紧的忙活去。等到恬姐儿这里赚了大钱啊,今儿出的力,转眼就是几个倍数的还回来。”

    说着,又指着英子红梅几个,“你们也甭闲着,赶紧的挑豆子去,挑好泡上待会儿好做绿豆鳖使。”

    绿豆鳖是下河村这边对绿豆糕的俗称。

    以往每年秋后,当年的新绿豆下来,有那舍得家里也得过去的人家,都爱磨些粗绿豆,加上些糖和少少的白面,团成团子放在篦子上蒸
>>>点击查看《良田喜嫁:锦绣农女山里汉》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