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良田喜嫁:锦绣农女山里汉 > 良田喜嫁:锦绣农女山里汉目录 > 章节目录 第一百六十七章 “落难”二人组(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良田喜嫁:锦绣农女山里汉 章节目录 第一百六十七章 “落难”二人组(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只要宋大海同意,李恬也没二话,反正不过是顺手为之的事儿。就是临抬脚要走的时候,突地想到一件事,把李长亮叫到跟前儿,缓和了语气和他说道,“从前我忘了我在哪里听过一句话,说是人什么时候决定读书,什么时候决定不读书,什么时候决定到外头做买卖,做什么买卖,什么时候决定娶媳妇,娶哪一个,其实都是一辈子的大事,说是什么命运的巨变。可是当时下呢,你做这个决定的时候,还当这是普通的一天呢。二小子,你不再想想?这决不决定读书,可是事关一辈子的大事,不是你嘴说不读就不读的小事儿。”

    原话当然不是这样子的,不过,意思倒也不差什么。

    李长亮倒是听出来二姐并不是借此压着他读书,而是在和他讲道理。可是他想一百圈子,也想不出来,眼下决定不读书,将来有什么好后悔的。就算不走读书的路子,他还可以做生意赚钱养家!

    就朝李恬重重点了点头,“二姐我想好了!”

    李恬看着他半丝没触动的样子,暗自一笑,她也是呆了,这种人生感悟,只有翻过山越过岭,经历过些世事,才会觉得深刻入心。李长亮还不到十二岁,便是能听懂,怕也没什么触动。

    所以说,还是她那句话,人这一辈子,那些该跳的坑注定得跳,该吃的亏注定得吃!

    也没再多说什么,抬脚要走时,眼一转瞧见长安和梦生站在一边听着看着,就又站定脚和两人笑道,“你们俩甭眼气这俩小子。你们的路子和他们的不一样。再者说了,一大家子要想过得好好的,必得有人在前面冲,有人在后面搂台。有人经商有人为官,各人出各人的力,从四面八方扶持着这个家,才会越过越好。”

    梦生和长安虽然有些小羡慕,可也没羡慕到说不读书的份儿上。更何况这些日子梦生得长安传授了他二姐的“赚和亏”的理亏,正读书读得来劲儿。先生天天夸赞,小伙伴们个个崇拜,他俩正乐在其中呢。

    而且李恬这话,一下子把这俩小子的重要性给抬到了他们从来没有意识到的高度,也颇有几分成就感,闻言立马重重点了头。

    李恬就舒心地笑了,也没再多说什么,抬脚往村子里的老先生家去。

    其实她对这俩小子考不考得出名堂并不执着。依着她的意思,一家人就这么和和乐乐地在乡间过着悠闲自得的小日子也挺不错。

    可这只是她的想法。而她前世活了二十八年,虽然说不上该经历过的都经历过了,也算大差不差。在人生三大阶段中,她强强算是处在,看山还是山的阶段。

    而家里的这些娃子们,却还在看山是山的阶段。自己眼下算是又重走了人生的回头路,可他们每往前一步的路途都是新鲜的,未来还有许多可能。

    她也不好强压着他们,不去实现体会这种可能而带来的喜悦抑或挫折。

    从前世二十八年的经历来说,她给人生的定义,就是奋斗。不奋斗不创造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因此,就更不会故意压着他们的进取心了。

    这也是之前她为什么说自己还没给这个家定调子,纯是因为决定权其实并不在她,而在于家里的几个娃子。

    如果将来是前一种可能,也还好些。乡庄间虽然也少不了那些和人争斗的事儿,总会缓和得多。可若是后一种可能呢?将来万一奋斗出不菲的家业,那外来的危险自然更高一层级,到时候若是自家没有相应的对抗能力怎么办?立马认怂拱手送人么?她也不甘心啊!

    所以,一颗红心两手准备吧。

    长亮长安之前听他们的二姐说过诸如此类的话,这会儿倒不算很惊讶。宋大河却觉得很意外,他回自己家乡时候,才三四岁的样子,不大记得在下河村生活的情形了,反倒对镇上的日子记得更清晰一些。从家乡再回来之后,本能的就觉得下河村是个穷乡僻壤的地方。

    可再没想到,在这穷乡僻壤的地方土生土长的农家丫头,能说出这么一番很有深意且很有道理的话!

    意外之余,飞快跑回家去办他大哥的难堪,把李恬的话一五一十地说一遍儿,连声朝他大哥道,“听听,听听,人家当家可比你当家强出不知道多少倍呢!”

    宋大海也有些意外。尽管他早知道李恬做什么事说什么话,都不应该诧异,可这种似乎是他爹娘或者更老的,像老李头那样的年纪该说的话,从她嘴里说出来,还是忍不住诧异,却又觉得合该如此。

    闻言笑了笑,斜了宋大河一眼,“那老四都找着给家里出力的门路了,你呢?”

    不止老四,还有月牙儿。说起来,家里这俩小的,都比上头的几个能干!

    宋大河被他大哥问得嘴上滞了一滞,虽说他心里是想着做生意,可这事儿还八字没一撇呢。自己个立在原地气了一会子,撒腿往外跑,“那我和长亮去出力泅场子不就得了!”话音落,人已跑到李家院子里。

    私塾的老先生正对李长亮和宋大河这俩小子没辄,他们年纪大了,不大好管。在课堂上倒也不作妖,就是下了课,俩人可就可着劲儿的撒欢儿,天天带着那些小
>>>点击查看《良田喜嫁:锦绣农女山里汉》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