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战国大司马 > 战国大司马目录 > 章节目录 第375章:函谷关首战(二)【二合一】(第2页/共4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战国大司马 章节目录 第375章:函谷关首战(二)【二合一】(第2页/共4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再加上随后的韩足军,在方城军的引导下,魏、赵、韩三军整整四万士卒,在经过一小段时间的磨合后,齐刷刷地击打盾牌或敲击兵器,制造出响声,且同时高呼必胜,那一声声敲击,一句句呐喊,仿佛溪流汇聚成怒涛,声势浩大。

    在这声势浩大的示威面前,纵使是函谷关上的秦军士卒,亦不由地开始呼吸急促,神色慌张,俨然是被敌军的威势夺了心志——即影响了心态与斗志。

    “啪。”

    白起的拳掌重重砸在面前墙垛上,神色极其难看地骂了几句。

    只可惜他的骂声,却几乎被关外魏、赵、韩三军的示威响声所掩盖,除了就在身边的司马错,怕是几乎没人能听仔细他究竟骂了些什么。

    『要反击么?』

    白起回头看了几眼关楼附近的秦军士卒们,本打算让士卒们回应敌军的示威,但在思忖了一下后,他最终放弃了这个打算,瞅着关外远处那面蒙仲的帅旗骂了一句:“混账。”

    也是,现如今函谷关上根本没有能反制魏军那种抛车的手段,有什么底气对关外敌军的威慑做出回应?

    更何况,他也不想打草惊蛇,让蒙仲察觉到什么。

    总之,先忍着吧,等到蒙仲变阵,派弓弩手上前,介时再好好教训一下这个狂妄的家伙!

    想到这里,白起强行将心中的怒火压了下来,闷声不响地盯着关外的魏军。

    但让他有些意外的是,足足一刻时之后,待等魏、赵、韩三军逐渐停止呐喊示威,那蒙仲还是没有变阵的打算,仍就只有那些投石车在一刻不停地朝着函谷关抛射巨石。

    怎么回事?

    蒙仲为何突然变得如此保守?

    不得不说,白起对此有些难以理解。

    他绝不相信蒙仲今日率领四万军队浩浩荡荡前来攻城,结果从头到尾就只有那足足二十架抛车在做攻击。

    这根本不是蒙仲的兵法。

    『……你在等什么?』

    白起暗暗想道。

    而与此同时,赵将廉颇亦在询问蒙仲类似的问题:“郾城君,秦军仍是守关不出,似眼下情况,我军是否该做进一步的逼迫?”

    听闻此言,蒙仲转头看了一眼最近的一面旗帜,那是晋鄙军的魏字旗帜。

    “先等等。”他平静地说道。

    正如白起所猜测的那样,蒙仲从一开始就不想强攻函谷关,只因为强攻会使他麾下的魏、赵、韩三军出现严重的死伤,因此最佳的办法,即逼迫函谷关上的秦军出关与他交战。

    而那二十座投石车,正是他用来对关上秦军施压,逼迫对方出关应战的底气。

    确实,投石车这种利器,确实可以摧毁函谷关,但问题是想做到这一点需要大量的投石车,比如一千架投石车,朝着函谷关轰炸个把月,足以将这座天下第一雄关砸得面目全非、破碎不堪,但问题是蒙仲哪来这个时间?

    因此从一开始,蒙仲就是拿投石车当做威慑秦军的筹码使用,而从未指望用它轰塌整座函谷关。

    但不知为何,这次对面的白起异常的保守,居然不派兵出城摧毁他这些投石车,甚至于,都没有叫麾下的士卒对他魏赵韩三军的示威举动做出回应……

    “……过于老实了呀,实在不像是白起。”

    想到这里,蒙仲便忍不住笑了起来。

    他可以想象,倘若白起当真是为了什么目的而忍气吞声,不回应他的挑衅,那么这家伙此刻的面色肯定是相当的精彩。

    就在他心中暗笑时,忽然有身边的近卫提醒道:“郾君,起风了。”

    蒙仲转头一瞧最近的几面魏字旗帜,果然看到这几面正在风中飘摇,朝着函谷关的方向。

    是的,这个时节的风向,大多是东南风,而眼下魏、赵、韩三军,就在函谷关的东侧,从鸟瞰来看呈一段圆弧,隐隐罩住了函谷关的关城与关邑。

    换而言之,此刻起风,对于蒙仲军一方来说,是非常有利的,可以有效地加强弓弩手的射击距离。

    当然了,前提是风力并不是非常强劲,不至于将弓箭、弩箭刮跑。

    “晋鄙、廉颇、韩足!”

    深吸一口气,蒙仲正色唤道。

    听到这话,晋鄙、廉颇、韩足三人立刻端正神色,拱手抱拳:“在!”

    只见蒙仲注视着远处的函谷关,沉声说道:“时机已至,立刻遣弓弩手上前,对函谷关做覆盖式的射击。”

    “喏!”三人抱拳应道。

    旋即,在蒙仲的命令下,魏、赵、韩三军各派弓弩手来到阵前,借助风力朝着函谷关展开齐射,其中不乏有火箭,意在点燃关内的建筑。

    而同时,魏军的二十架井阑车,亦徐徐朝函谷关推近了一段距离,继而有许多弓弩手登上车顶,朝着关城展开射击,意在压制关墙上的秦军弓弩手。

    而此时,函谷关上的秦军弓弩手们亦展开了反击,两军弓弩手隔着百余步的距离展开对射,但由于起风的关系,魏、赵、韩
>>>点击查看《战国大司马》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