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苏联1941 > 苏联1941目录 > 章节目录 第一百九十四章 反坦克壕(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苏联1941 章节目录 第一百九十四章 反坦克壕(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那是一道反坦克壕,一道隐藏的反坦克壕。 想要将其隐藏起来其实很简单,只需要在它上面铺上木板再铺上一层土……远远望去与其它地方没什么区别,它甚至都不影响步兵通过。 但是,重达十几吨的坦克辗上去显然就是其无法承受的。 它距离苏军坦克防线整整100米。 换句话说,就是德军其实从一开始就没有机会迫近苏军坦克100米的距离。 施罗德少将早就应该想到这一点:如果苏军有足够的时间为2.7米的T34构筑一个能将其完全隐藏在其中的坦克掩体的话,那么他们当然有时间构筑一个反坦克壕,虽然表面上看不出来。 不过就算施罗德少将想到这一点也改变不了什么。 就像他思考的那样,第79装甲师如果撤退的话,就意味着将被苏军一跟尾随追杀……这其实还只是施罗德少将一厢情愿的想法,苏军另一个坦克营已经从两翼包抄并切断他们的后路了。 这一来德军坦克及跟在其后的士兵就全都懵了。 德军坦克无法前进,因为前进就意味着掉进反坦克壕里等着被敌人俘虏。 同时德军坦克也无法后退,原因是距离苏军坦克太近了,只有100米……在这距离上撤退就跟自杀没有什么区别,因为这会将面积超大的侧装甲以及薄弱的后部装甲完全暴露在敌人火力之下。 其实就别说普通官兵了,就连经验丰富的施罗德少将面对这种情况都不知道该如何处理。 “将军!”步话机里传来部下一阵紧过一阵的请示: “我们该怎么办?” “你的命令是什么?” “我们被反坦克壕挡住了,无法前进!” …… 虽然天气寒冷,但豆大的汗珠还是从施罗德少将额头上渗了下来。 想了想,施罗德少将就下令道:“原地射击,摧毁他们!” “是,原地射击!” “原地射击!” …… 不得不说德军的通讯还是很有效率的,命令很快就一层层的传达了下去。 接着,幸存的德军坦克就展开队形沿着反坦克壕的位置一字排开与苏军坦克展开炮战。 这几乎就不能说是坦克战,它更像是中世纪燧发枪时代的战斗……吹着风笛打着有节奏的战鼓,排着整齐的阵形靠近,然后隔着一百多米面对面的互相举枪射击。 区别只是在战场上互相射击的不是士兵而是一辆辆坦克。 随着“轰轰”的一阵炮响,敌我双方整齐的炮管都冒出一阵浓烟,炮弹在两行队列之间飞来飞去。 不过很明显德军坦克处于下风,虽然他们在数量上占据优势。 T34斜面装甲有两点好处: 首先是炮弹击中后容易弹开……这时期普遍使用的穿甲弹是尖头穿甲弹,它击中倾斜的钢板后就会因为力矩的原因改变射向,也就是常说的跳弹。 就像现在这样,一发发炮弹击中T34但也只是在其上打出一个刮痕,炮弹被径直弹往空中或是别的方向,这当然无法穿透装甲对坦克造成伤害。 另一个好处,就是根据穿甲弹公式,倾斜角度一定,穿甲弹穿透力与口径大小成正比。 因此被德军火炮射击时,T-34坦克45毫米厚60度斜角的装甲将近90毫米的厚度。 这厚度等效厚度基本使德军坦克炮失去作用了。 于是,就算德军坦克其它方面性能优越,就算德军炮手训练有素,就算他们准确的命中目标……但无奈它们根本就无法对目标构成威胁。 苏军坦克的缺点,就是1941版的T34是双人炮塔……这是由于炮塔空间狭小空不下三人,所以本应有五人操控的T34坦克就被压缩至四人。 其结果就是车长必须由炮手兼任,有时也由装填手甚至是驾驶员兼任。 比如卡拉什尼科夫就是驾驶员兼任车长。 这么做的后果就是T34坦克的反应比较笨拙……兼任的组员必须一心两用甚至几用,他一方面要完成自身的任务又要负责指挥和协调全车组员。 不过这个问题在这里体现的并不是这么明显,因为在指挥上不存在什么困难,他们只需要一个接着一个的瞄准目标然后开炮就可以了。 于是,一辆接着一辆的德军坦克被打得冒起黑烟甚至爆成一团火球,而苏军坦却几乎没有损失……如果说有什么损失的话,就是有几辆坦克履带被敌人坦克打断了,这或许是德军坦克炮唯一能造成的伤害。 卡图科夫上校甚至都没有命令坦克前进,因为他认为就这样战斗下去对苏军更有利。 事实也的确如此,如果苏军坦克在这时前进哪怕只是前进几十米……其实都是给德军坦克摧毁它们的机会。 终于,德军坦克崩溃了,他们不顾一切的后退,然后调头想要逃出这片战场。 事实上,此时施罗德少将也意识到这样打下去德军坦克只会一辆接着一辆的减少,它们能起到的作用只是消耗敌人的炮弹。 于是,无奈之下只能下令撤退。 直到这时卡图科夫才命令部队前进……反坦克壕中有一些只有苏军才知道的几个缺口,苏军坦克就从这些缺口一辆接着一辆的追了上去。 追击时,它们还时不时的停下来瞄准,然后“轰”的一声,就将那些正在逃跑的德军坦克打成一团火球……面对敌人薄弱的后部装甲,苏军坦克都不需要使用穿甲弹,高爆榴弹就能将其击穿。 在这种情况下苏军士兵更喜欢使用高爆榴弹,这不仅是因为这样做可以省下更昂贵的穿甲弹,更是因为高爆榴弹命中目标后有更高的慨率引燃汽油发动机或是使炸药殉爆……士兵们很享受目标坦克被点燃或爆炸的那种感觉。 跟在
>>>点击查看《苏联1941》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