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北宋大丈夫 > 北宋大丈夫目录 > 章节目录 第137章 该如何封赏?(为盟主‘寂寞红尘中’加更)(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北宋大丈夫 章节目录 第137章 该如何封赏?(为盟主‘寂寞红尘中’加更)(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沈安竟然把耶律俊给弄死了?

    赵祯很欢喜,甚至是有些得意。

    耶律洪基啊耶律洪基,你整日牛皮哄哄的说辽国如何厉害,在来信里总是要炫耀一番。

    可朕身边的一个少年就能把你的密谍头领给干掉了,你可服气吗?

    他的心情极度愉悦着,正准备说话,却被一个如同是撕布般的声音给打断了思路。

    这声音尖利,而且还绵长,甚至还有些余韵……

    他微微皱眉看下去,就见到曾公亮不顾规矩的连退了几步,然后屏息忍气。

    而韩琦却一脸正气的站在那里,仿佛刚才那个屁是从其它维度偷渡过来的。

    这个……

    当朝放屁不是奇怪事,宰辅们不可能有屁一直忍着,可你这个一脸正气的是怎么回事?

    赵祯腹诽了一下,然后又忍不住拍了一下大腿,欢喜的道:“沈安竟然能弄死了耶律俊,大功一件啊!他妹妹的事……”

    “陛下英明……”

    富弼第一个赞同皇帝的意见,然后补充道:“沈安立下了功劳,可他那妹妹……叫做果果吧,好名字啊!臣一听着就觉得心中柔软。这孩子一看就是个有福气的,县君这个封号正好,想来沈安回来后也会欢喜吧。”

    韩琦也正色道:“是啊陛下,沈安十五还不到,为了保全这个少年,臣以为这个县君还是极为妥当的。”

    你要想让沈安年纪轻轻的就挤进政事堂吗?

    那可不是他的福气。

    看看殿内的宰辅们吧,哪个不是四五十岁的‘稳重中年男子’,一个小年轻挤进来,怕是会引发一场大内斗。

    赵祯当然知道这个,他叹道:“朕知道了,缓缓吧。”

    富弼担心官家会不满,就劝解道:“陛下您想想,那少年是一朝被简拔在了您的身边,外面都说他是幸臣,他自己都作诗说了此事,什么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他自己看来是知道些进退的。如今他立下了功劳,臣以为就当是他做了这个待诏的功劳……”

    这话里的含义非常的清晰。

    官家,那小子当初是侥幸进了朝堂,咱们不说就算了。如今他立下功劳,咱就当他是正经做的官,这算是够意思了吧?

    这不只是够意思,而是非常够意思。

    在大宋你想做个正经官,那必须得过了科举这一关,在东华门外走过唱名的程序才行。

    可如今富弼想抹去这个程序,就是想以此来酬功。

    他不但揭开了辽使装死的事,还弄死了耶律俊,这个功劳换个进士成不成?

    成!

    一群宰辅都在兴高采烈的赞同着这个建议,却丝毫不顾边上的肖青面色涨红。

    你们这样搞不行吧?

    要是沈安成了正经的待诏,那我呢?

    难道我就是不正经的吗?

    他只觉得一股子火焰在胸膛里燃烧着,压都压不住。

    他知道这把火的名字。

    妒火!

    他嫉妒着比自己年轻许多的沈安。

    为何某这么努力,这么才高八斗你们都视而不见?

    为何那沈安上蹿下跳的,还当朝打过御史,你们竟然还说要给他进士出身……

    可他妹妹才得的县君封号啊!

    肖青窥到一个时机,就试探着说道:“陛下,臣有话要说。”

    赵祯皱眉看着他,觉得这人真的是有些畏畏缩缩的,和沈安的大方没法比。

    可他却不知道这是爱屋及乌,沈安立下了功劳,他心中欢喜的同时,以往沈安的错处都被他自己美化了。

    若是以往,肖青的这个畏畏缩缩大抵会被他看成是稳重,可现在全变了。

    心态一变,世界都全变了。

    “说吧。”

    赵祯的声音很勉强,肖青觉得不大妙,但开了头却没法收尾,只得硬着头皮说道:“陛下,沈安的妹妹才被封了县君呐!”

    赵祯微微皱眉道:“那又如何?”

    肖青没想到会是这个答复,却不敢再说了。

    再说就是嫉贤妒能。

    富弼却说道:“陛下,沈安的功劳却不足以直接赏赐进士出身的同时,还能担任待诏。”

    这是很公平的计算方法,赵祯也只得点头。

    富弼笑道:“此事大家都知道了,不会有人把他看做是幸进之辈。”

    名义上的木有,但是好处给你了,以后谁敢说你沈安是幸进之辈,咱们收拾他。

    这个算是公允的话,肖青听了就微微低头,偷偷的窃喜着。

    咱们还是一样的身份,都不是进士……

    哈哈哈哈!

    “陛下……”

    卧槽!

    外面又传来了一声喊。

    这太监的声音大多尖利,而皇帝身边的太监要求必须嗓门大,所以这一声喊再次让没有防备的众人惊了一下。


>>>点击查看《北宋大丈夫》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