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大明仅一位 > 大明仅一位目录 > 正文 第三百八十四章 王忠之死(第1页/共3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大明仅一位 正文 第三百八十四章 王忠之死(第1页/共3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第三百八十四章 王忠之死

    这事情也搁置了下来,至于航海的事情,王钰也没有在提起。()

    原本就没有那么简单,而且自己也不可能把钱压在这上面,这风险太大,当然,这利润同样很大,但是王钰现在已经不缺钱,现在的财富就算一天挥金如土哪都可以用两辈子,这也犯不着去冒这个风险,而且自己也不是那种敢于去冒险的人,还是这稳稳当当最好,当然,要是朝廷要自己出出主意的话哪又是另外一回事情。

    不过现在朱高炽可没有打算要自己出上面主意,很大程度上他认为这航海是花钱的事情,这也打决定把这给结束了,明明知道这是一个坑,却非要朝坑里面跳,朱高炽可不是这个风格的人。

    这天晚上,王钰已经回家,天黑之后王忠又来了,不过这次他可是一次来的,距离上次和见面已经是几天,不过这几天王忠瘦了,原本王忠的有些瘦,而这个时候一瘦起来及显得非常的苍老。

    王钰心里也明白他担心什么事情,说实话还真不容易,都这么大一把年纪了,原本这朱棣死后他也就应该光荣退休了,至于朱高炽这么折腾他都不会搭理吗吗,可是问题也出在这里,朱高炽打算动朱棣先前定下来的东西,哪可就刺激到了王忠

    特别是航海这个事情,但是无论王忠这么样,他也只是一个下人,也仅仅是一个太监,而这个时候宦官是不能干涉朝政的,所以王忠并不能干涉朝廷的朝政,对于朱高炽的政策,王忠也不能随意干涉的,如此一来可就有些为难他了

    所以这些天王忠完全算得上是心力憔悴

    看到王忠这个样子王钰的看在眼里还是有些心疼的,坦白的说这对于王忠还是比较敬佩的,毕竟作为一个奴才,对于主子的忠诚度哪可是非同一般的。

    亲自给他端来了椅子,王钰这才道:“王忠,请坐‘

    王忠微微点头,也及坐了下来,端起桌子上的茶,默默的喝了一口气,这才问道:“要是郑公公也答应的话。朝廷也同意,是不是能如你说的一样?”

    王钰一听, 便也知道他这心里还惦记当初自己提及的事情,其实要是说通了郑和,要是朝廷答应投资的话,这样其实也并不是没有可能,毕竟在前面的这些年头里面郑和已经打通了很多的航道,而且来来回回,也知道什么时候便于出港,不过这些东西现在都是属于朝廷机密,一般人是没有办法得到这些机密文件的,毕毕竟这是辛辛苦苦得来的,所以这民间的百姓要知道自然不容易。

    可是看着王忠这心力憔悴的样子,王钰这也点头道:“嗯,应该没有问题,不过还得有人来主持才行”

    说穿了,这到底谁来主持的话那还是另外一回事,如此大的事情可不是儿戏。

    王忠居然明白似的点点头,道:“这样最好,这样最好“

    王钰见此,当下这也问道:“王公公,难道有什么办法让皇上改变主意?“

    现在能说服朱高炽的人那不知道是什么人,所以王钰这才好奇的询问了一下。

    王忠微微一笑,摆摆手,道:“这也就好奇的问问而已,时间不早了,我也就回去了”、

    说罢,这也站了起来,身子有些摇摇晃晃的

    王钰连忙扶住他,现在的王忠给人的感觉哪好像就是一棵草一样,这风倚一吹哪就倒下了

    王忠支起了自己的身子,微微摇摇头,这才朝外面走去,在王钰的眼里看来,现在王忠给人的感觉哪非常苍老,给人一种要飞蛾扑火的感觉一样,最主要的一点,但是却又显得如此的孤单,想当初朱棣在的时候,他人家出门那可是不少太监陪着,而现在其实也就是一个人而已

    但是王钰在都觉得这事情有点什么地方不对,但是这不对在什么地方却又不知道,当下有些懊恼的摇摇头。

    第二天,王钰依旧去上早朝,在早朝的时候,朱高炽也说了大概要停下这航海的事情,让下面的那些大臣去想想这合适还是不合适,其实对于这事情而言,这当皇帝的所谓的合适还是不合适,其实说穿了也就是合适的意思,谁都知道这个谱子,说出来其实也就是为了例行公事一般而已。

    王钰也就在下面老老实实的听着,现在也没有急于表态,其实要是朝廷可以分享这风险,还是可以试一试的,别的不活,就拿附近的一些国家作为实验吧。

    明永乐三年明成祖命郑和率领二百四十多艘海船、二万七千四百名士兵和船员组成的远航船队,访问了许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每次都由苏州刘家港出发,一直到1433年﹙明宣德8年﹚,他一共远航了有七次。最后一次,宣德八年四月回程到古里时,在船上因劳累过度过逝。

    郑和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阿丹、天方(阿拉伯国家)、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达非洲东海岸,红海、麦加(伊斯兰教圣地),并有可能到过今天的澳大利亚。

    至于郑和下夕阳的意义,归结为两种,一种是宣扬国威,另外
>>>点击查看《大明仅一位》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