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大明仅一位 > 大明仅一位目录 > 正文 第三百七十一章 陈年旧案(第1页/共6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大明仅一位 正文 第三百七十一章 陈年旧案(第1页/共6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第三百七十一章陈年旧案

    和王钰一起吃饭,这让这女子多少有些尴尬,然后也感觉有些手足无措的感觉。

    这吃饭也感觉有些手不好意思,这埋着头那也不说话

    王钰见此,也没有劝说什么,现在还不清楚这女子到底有什么冤屈,总之先把他安顿在这里算了,至于其他的那也到时候再说吧

    这饭吃得也由此沉闷。

    王钰也没有在乎,填饱了肚子之后,这才招招手,让小二过来,指指对面那个指指对面那个-女子,道:“安排一间房间,这段时间她也就暂时住在这里帐也就先记在我的账上”

    女子连忙道:“大人,这怎么行”

    王钰则摆摆手,道:“好了,好啦,这些你也先别说那么多了,你也先呆在这里,总不能即便有想到了办法,然后这也到处找你吧,所以现在你也就乖乖的给我呆在这里要是有什么消息的话我也好通知你,明白没有?”

    女子一听,自己现在的确是身无分文,能抵达这里那都非常的不容易了,这接下来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办?去给别人做工,还是其他什么的,这一点都没有主意

    王钰自然也看出了这女子现在的窘境,所以也才有如此的安排

    看这女子这一脸的犹豫之色,王钰这才接着道:“这样,这银子算是我借你了,等你有什么冤屈洗刷了之后,这再退我就可以了”

    说罢,等两人吃饭,这也站了起来,让小二带路,自己也跟着上了楼

    这房间还算不错,倒也非常的干净,这小店也有小店的好处,其实也就体现在了这一点上面

    王钰还是有些满意的,这也就点点头,道:“还可以,你也就先住在这里了,对了,你的状纸在那里,给我看看”

    女子闻言连忙把状纸拿了出来,双手递给了王钰

    王钰这接了过来,这仔细的一看,上面这含冤的人的名字叫方孝孺

    方孝孺是什么人,王钰还真不知道,沉吟了一下,这才问道:“这方孝孺是你什么人?”

    “是我爷爷”

    女子连忙回答道,“我叫方怡最近听到皇上大赦天下,所以我这才来京城希望能帮我爷爷洗刷冤屈,听说大人为人铁面无私……“

    王钰摆摆手,道:“好了,好了,也别什么铁面无私了,这样,你也现在这里等着,我也得问问你爷爷当初到底犯了什么事情,这也才能帮他洗刷冤屈,知道了吧”

    方怡一听,这个时候自己也只有在那里等着,当下也只有点点头

    离开了这里之后,王钰这才朝自己的家里走去,家里人这个时候则已经吃了饭,看到王钰回来,也询问了一下

    看自己的岳父在,王钰便也问道:“岳父,我想问下,这方孝孺是什么人?”、

    欧阳慕名一听,奇道:“方孝孺,你怎么突然问起了这个人来?”

    王钰则摇摇头,道:“这也随便问问,你知道一些没有?”

    欧阳慕名想了想,这才道:“方孝孺,这当初那也是一个有名的人,可是这人太正直了,可惜最后死了”

    方孝孺师从“开国文臣之首”的翰林学士宋濂,历任陕西汉中府学教授,翰林侍讲(正六品,侍讲学士,直至按照《周礼》更定官制,将侍讲学士和侍读学士合并为文学博士,并升任文学博士建文年间担任建文帝的老师,主持京试,推行新政。

    后来,朱棣反动了靖难之役,夺取了这王位,让方孝孺写诏书,可是方孝孺不从,最后被处死,当初姚广孝以方孝孺为托,说道:“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杀之。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而朱棣夺取天下之后。成祖降榻,劳曰:“先生毋自苦,予欲法周公辅成王耳。”孝孺曰:“成王安在?”成祖曰:“彼自残死。”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子?”成祖曰:“国赖长君。”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弟?”成祖曰:“此朕家事。”顾左右授笔札,曰:“诏天下,非先生草不可。”孝孺投笔于地,且哭且骂曰:“死即死耳,诏不可草。”朱棣怒,命磔诸市。孝孺慨然就死,作绝命词曰:“天降乱离兮孰知其由,奸臣得计兮谋国用犹。忠臣发愤兮血泪交流,以此殉君兮抑又何求?鸣呼哀哉兮庶不我尤

    而他这一死,受到牵连的人多达八百七十三人,也算是当时轰动一时的大案。

    对于方孝孺的死,这后世对于他评价那是不一的,有些认为他是一种观点是秉承前说,将方孝孺定位为忠节奇儒,而另一种新出的说法却将其称作愚忠的典型。建文帝即位后,着手削藩,方孝孺积极参与其事,削藩弱宗本是封建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题中之意,此事上关皇位大统,下系黎庶福祉。而燕王朱棣以藩王身份篡逆大统,破坏的是立嗣以嫡以长的成宪,用今天的术语而言,就是破坏了宪法。

    方孝孺在燕王攻破南京城后,以不奉诏而身死,其实这不是殉于一家一姓,也不是愚忠,方孝孺之死,乃是死于维护成宪,维护制度。身死于削藩,在历史上,方孝孺不是第一个,其前有西汉文帝时的晁错,在
>>>点击查看《大明仅一位》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