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司礼监 > 司礼监目录 > 章节目录 第三百零一章 舆论战(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司礼监 章节目录 第三百零一章 舆论战(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感谢“开心才是最重要”、“狮子脑袋”两位皇明好同志的百两捐输!

      “号外!号外!”

      “东林党大佬,礼部侍郎韩爌给魏公公画像三叩首了!”

      “韩侍郎痛苦泪流:朝廷对不起魏公公啊!”

      “兴安伯表示,亲军有功于社稷,朝廷万不可让将士寒心!”

      “武清侯表示,朝中出了奸小,才颠倒黑白,致使魏公公及亲军将士蒙受不白之冤!”

      “宫中十三衙门一致表态,魏良臣公公是忠于陛下,忠于大明的!”

      “”

      早上天还没亮,北京城的大街小巷突然于同一时间响起了儿童们清脆的呼喊声,吸引了无数的百姓走出家门想看看外面叫嚷的什么事,然后他们就人手一份《皇明日报号外专刊》。

      免费的,一个铜子都不要,白送。

      整整八张大纸合订在一起《皇明号外》可谓是份量十足,并且上面的消息冲击力十足,是京师普通百姓根本没有任何途径可以听闻的。

      无论是时间、地点还是人物,亦或双方的言谈举止,编写者都如实叙述,甚至还配有专门的配图插画,使读者们身临其境。

      京师到底是帝国精华之地,百姓识字率很高,因此这些号外所记载的消息很快就使得全城轰动,哗然一片。

      “这?难道说魏阉真是被冤枉的?他不是带兵进京造反的?”

      “韩侍郎这人我是知道的,那是大才啊,连他都向魏阉三叩首了,说明朝廷真是冤枉人家了。”

      “人家当然不是来造反的,没看这报上说的吗?尊皇讨奸!尊皇在前,讨奸在后!哎,都尊皇了,怎的会是叛乱呢?”

      “嗯,亲军将士关外平奴,却未得朝廷封赏,只因魏公公是太监,朝中便起猜忌之心,竟想削了人家兵权,罢了人家官职,赶人家去凤阳种菜,这不典型的过河拆桥,啊,不对,是摆明了陷害功臣啊!”

      “最近京里那些童谣都听过?唱的好啊,大东懦弱又赖债,小东党争拒圣裁。天诛国贼在今日,尊皇讨奸在今朝咱万历爷这一朝啊,这党争却是个大可题,朝堂上的各党今日你斗他,明日他斗你,没一日消停,个个都说别人是奸党,他们是好人,可究竟谁是好人呢?我别的不知道,我就知道替朝廷平了建奴的是魏公公,替朝廷教训了倭人的也是魏公公,就冲这两桩功绩,我是怎么也不信魏公公是某些人口中的奸寺权阉,包藏祸心想颠覆国本的”

      “吃他娘,穿他娘,皇军来了不纳粮这话听起来不太对,这皇军真来了不纳粮,国家怎么维持?我说老赵,你也莫要被这号外给骗了,天下哪有这么好的事?”

      “韩老头,你莫不信咧,你翻到第七页,看完再和我说这事。”

      “是么,有什么?”

      老韩疑惑的翻到第七页,却发现第七页右方有一篇文章,题名《切实推进减轻百姓负担的最好办法就是改纳粮为买粮》。

      文章提出,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实现纳粮赋税制,这个制度是建立在耕者有其田的基础上,但如今大明各地土地兼并情况严重,耕者未必有其田,所以再如从前强硬的以田亩数纳粮交税只会不断加深百姓负担,如果再遇上天灾或者兵事加饷加粮的话,那百姓就会被越发沉重的赋税拖垮,最终导致民变,民变再演变为流民,流民再进而发展为流寇,从而国无宁日。

      如何解决这个实际可题呢,文章作者钟声引用提督亲军太监魏良臣公公《魏公文集》第五卷,指出只有国家改纳粮为买粮,通过真金白银购买百姓手中的粮食,才能根本性治理两千年以来的沉疾。

      但此策的前提是国库必须有足够的钱财,而国库的钱财又来源于百姓的赋税。

      这便是个死结。

      但是,在提督太监魏良臣公公高瞻远瞩的大办海事,在皇帝陛下“要发财、去海外”的精神指示下,这个死结却又能一下剪断,成为一个根本不存在的结。

      文章作者指出,忧国忧民,且出身卑微的魏良臣公公正是深感百姓之苦,这才投身海事大业,从而通过海外巨利反哺朝廷,给大明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不再依赖传统的小农模式,将农民从土地中解放
>>>点击查看《司礼监》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