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崛起在大明 > 崛起在大明目录 > 章节目录 第一百五十四章 辩解(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崛起在大明 章节目录 第一百五十四章 辩解(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七月份,平凉府,固原州,三边总督府。

    随着陕西各州府一封封邸报传来,总督府弥漫着一股紧张的气息,一副忙碌的景象,每天都有将领与兵卒或进或出,都是急色匆匆的样子。

    这一天,三边总督杨鹤在书房里来来回回的踱着步,眉头紧皱,左手背后,右手在前,手里还拿着拆开的邸报几张纸张,喃喃自语道:“真是怪了,这些乱贼还真得不简单,趁着朝廷北据后金,在这个时候,大肆作乱,攻击陕西的各个州府郡县。”

    说罢,杨鹤的眸光闪烁了两下,随即恢复了正常,转头看向不远处的一名官员,三十几岁的样子,询问道:“洪大人,关于陕西的乱贼,你有没有什么好的对策,平复叛乱。”

    这个官员不是别人,正是后来赫赫有名的洪承畴,为清军入主中原立下了汗马功劳之人。

    洪承畴微微沉吟了一下,随即侃侃而言:“大人,陕西的大部分兵力北上入京勤王,到目前为止,回来的还不到两成,余下的或是在京城协防,或是随同孙大人前往山海关,加固宁锦防线,修复城墙,以防清军再次入侵关中。现在想要平复陕西之乱,只能采取您的‘招抚为主,围剿为辅’之策。若想彻底解决匪患,唯有等到大军归来,请求朝廷拨兵,再派良将。”

    “所以,大人,下官以为,咱们目前的对策就是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耐心地等待朝廷的援军到来,进入陕西。那个时候,才是咱们主动出击,一举消灭所有的流贼。”

    杨鹤的眉头皱了一下,心里很不痛快,不满意这样的方法。不过,对于自己的这个副手,杨鹤还是很满意的。率领区区几千人,就杀退了王佐桂与苗美等反贼大军,解了韩城之围,并招降了王佐桂的反贼所部。

    一想到高迎祥、王自用、王嘉胤等反贼头目越来越活跃,越来越猖獗,杨鹤心里就不甘心,不禁再次问道:“难道只能这样等,没有其他的办法了吗?”

    “没有,大人”洪承畴摇了摇头,进而有补充的说道:“现在最好是守住打得城池,保住朝廷的粮仓与府库。只要保住了中等大型的城池,不被攻破,流寇的嚣张气焰就会越来越弱。”

    “嗯,说得不错。如今的山西,已经连续好几年大旱了,只要保住了中等大型的城池,就等于切断了反贼的粮食与银子来源。没有了粮食补给,没有银子采购粮食、衣物与兵器,那些反贼的势头只会越来越弱。”杨鹤点了点头,神色好了许多。

    这时,似乎想到了什么,杨鹤忽然问道:“洪大人,根据其他的诸将说,你经常杀降,不接受反贼的投降。即便是接受了那些反贼头领的投降,事过之后,总会找一些缘由,将其解决掉,是不是有这件事情?”

    闻听此言,洪承畴的神色变了几变,心底泛起了嘀咕,如果出言否认,就等于隐瞒上司,有僭越之嫌,一旦查出来,反而不美,以后很容易遭到直属上司的打压。

    要是承认了吧,就等于摆明了与总督唱反调,眼前的这位上司可是提倡的“招抚为主”。

    最终,经过一番权衡利弊之后,脑海里飞速闪过这些想法,洪承畴暗暗一咬牙,下定了决心,硬着头皮地说道:“是的,大人,确实有这回事。”

    “洪畴啊...洪畴,你这才升任延绥巡抚才一个月,就和本总督对着干,即便是本官不追究和责怪你,一旦传回了京城,与主官不和,你的仕途就堪忧......”

    听到杨鹤这样说,洪承畴顿时急了,不等其讲完,就忍不住的说道:“大人,下官又不得已的苦衷,不得不那样做。”

    杨鹤的眉毛扬了扬,仔细打量了一番洪承畴,看其紧张的神情,似乎真的有什么不得已的原因,语气就缓和了许多:“哦...什么苦衷?你倒是说说,如果真是不得已,本官就当什么没有发生,还会向朝廷为你求情。”

    闻听此言,洪承畴紧张的心情缓和了许多,吞咽了一下口水,放松紧绷的情绪,深吸一口气,让自己完全冷静下来,迅速整理好思绪之后,这才有条不紊的说道:“大人,反贼之中,虽然多是一些乱民,但也有不少是哗变的军人。如果轻易地接受他们的降表,并委以重任,或封总兵,或为参将。这样的话,就等于在释放一个信息,只要哗变或者造反,就能一步登天。

    “而且,总督大人,下官还以为,这些反贼的头领不可信,没有任何的诚信可言。凡是投降之人,多是处境艰难,被大军围剿的差不多了,才会缴械投降。投降过后,一旦恢复实力,装备了朝廷的下发的兵器和粮食补给,渡过难关,这些人很有可能再次复叛。要想一劳永逸,彻底根除叛乱的根源,最好的办法就是彻底解决那些人,以除后患。”

    不得不说,杨鹤不愧是一名老将,不会意气用事,看问题,能够看其本质。从内心深处,更是认可洪承畴的观点。可是,一再坚持“边剿边抚”,杨鹤也有他的考虑。

    “承畴,我明白你的意思,也认可这种做法。可是,你应该知道,一旦全力围剿流寇,不给他们一点活路,就等于逼他们疯狂反抗,疯狂反扑。如
>>>点击查看《崛起在大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