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阿斗 > 阿斗目录 > 正文 第三十一章 刘备自立汉中王(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阿斗 正文 第三十一章 刘备自立汉中王(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诸葛亮说的虽然很隐晦,但是陈震毕竟是在官场上打拼多年,诸葛亮话中的意思,陈震怎能不明白!

    刘备已经年近六十了,可以说立嗣的事情已经刻不容缓的事了。若是刘备只有一个儿子还好,可是偏偏刘备有两子,虽然这两人现在都还是孩子,可能还没有争位之心,但是若是两人长大一些,可就不一样了。

    阿斗是长子,自古立长不立幼,按理说刘备立阿斗是天经地义。可惜的是甘夫人当年毕竟只是个妾室,只能算是庶出,而刘永却是孙尚香的儿子,孙尚香可是正妻,所以刘永是嫡出,虽说是长幼有序,但是这嫡出和庶出,向来也是一个不大不小的争端,而且作为一个母亲,不可能不为自己和儿子的将来着想。蜀中大多数人甚至都能够预见到,将要来的夺嫡风暴。

    按理说,这个时侯站对了方向,对以后的帮助是很大的。不过相比起来,诸葛亮说的话却是一语点醒梦中人。

    立谁为嗣,最终的决定权还在刘备手中。说白了,刘备立谁就是谁。如今刘备手下的官员,武将最有势力的关张赵肯定是对刘备忠心不二,文臣当中,诸葛亮、庞统、张松、法正,这几个真正的实权派,实际上也是刘备最忠心的拥护者。对于这些人来说,刘备指东,那怕是东边没路,这些人也会义无反顾的走下去。

    所以说到底,无论最后刘备立谁为嗣,相信这些刘备的忠实拥护者一定会将刘备的决定坚决的支持下去。

    所以如今那些已经站好队的官员,无非是当局者迷,现在支持这个支持哪个有什么用处,到头来最终的决定权还是在刘备手里,如今的一切许诺,只不过是井中月水中花而已。

    比起这一点,诸葛亮就比陆逊高上一筹了。陆逊是江东世家出身,所以在陆逊的心中,世家的能力永远是最强大的。加上当初孙策入江东,对江东世家门阀的笼络,让陆逊产生一个错觉,那就是哪怕是刘备再厉害,也不过是外来户,抵不上当地世家数百年的底蕴。所以陆逊才给周善出了笼络蜀中世家这个主意。

    可以说,此时的陆逊还是那个书生,缺乏一定的经验,还只是停留在纸上谈兵这个阶段。

    相比起来,诸葛亮的就要实际多了。没有人比诸葛亮更了解刘备,也没有人比诸葛亮更清楚刘备整个势力的构成。与孙策不一样,孙策当初带三千子弟入江东,可谓是异兵突起,那时候的孙策除了孙坚手下的几名老将以外,就只有周瑜,虽然孙策占领了江东,但是实际上孙策还是处在被动的地位,而主动权却在世家手中。所以孙策才会不惜一切代价,笼络当地的世家门阀支持自己。

    而如今的刘备则完全不一样了。刘备入蜀的时候已经五十多岁了,几十年累计的声望不是当时孙策入江东能够相比的。同时在刘备入蜀的时候,羽翼已成,手下猛将如云,谋士更是智冠天下,这也注定了刘备入蜀的时候,世家是站在被动的位置,而主动权已经完全落到刘备手中。

    说白了还是一句话。那就是实力决定一切。

    ……

    汉中地战事进行地很胶着。曹操和刘备在阳平关叫着劲。如今双方是在比谁地耐心好。看谁最后先沉不住这口气。

    比起耐心来。刘备肯定是更有优势。首先刘备地补给线要更短一些。而且刘备地补给线也更安全。不会受到太大地骚扰。

    对于刘备来说。汉中自己志在必得。汉中地富庶。汉中地人口。都是刘备希望地得到地。而且得到汉中。刘备就可以直接出兵威胁大雍凉二州。再加上荆州地关羽所部。刘备就有了两个进攻曹操地进攻点。西面可以出兵岐山。东面可以兵发南阳。无论是出岐山取长安。还是兵发南阳直接威胁许都。对刘备都非常有利。所以汉中对于刘备。有着极其重要地战略意义。

    而在曹操眼中。这汉中却是一个大大地鸡肋。首先曹操地战略重点都在东面中原地区。中原地区地人口、土地足够支持曹操。而这几年。大汉战乱不断。对于西域地控制也大不如从前。所谓地西域都护府早已经名存实亡。对于如今地曹操来说。整个凉州不过是大汉和西域诸国地一个缓冲。

    在曹操看来,只要是潼关以东不受战乱的波及,曹操的根基就不会受到多少影响。所以曹操的底线是长安,只要长安这个战略要地在手,哪怕是凉州和汉中都丢了,曹操也可以凭着中原广大的战争潜力徐图反攻。

    也是这样,汉中在曹操眼中只不过一块肥肉,送到眼前,自然要咬上一口,可是如今这汉中却被自己和刘备咬成鸡肋了。这么大的地方,曹操是想攻下来,可是自己如今的兵力实在是不具备这个条件,可若是放弃,曹操实在是不甘心,正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终于在建安二十三年,耐不住如此巨大粮草消耗的曹操决定拼一枪,

    不过很可惜,曹操这个决定恰好陷入了诸葛亮的圈套当中,结果一仗下来,曹操损兵折将不说,自己还很倒霉的被魏延射了一箭,无奈只能退出阳平关,退兵斜谷。而后大军班师回朝。

    这一仗,曹操的损兵折将倒是其次,士气的损失却是
>>>点击查看《阿斗》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