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 逍遥侯 > 逍遥侯目录 > 章节目录 第729章 流氓相公(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逍遥侯 章节目录 第729章 流氓相公(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杨炯曾经在范质面前夸过海口,他有办法让李中易乖乖的听从朝廷的摆布,不至于掉链子。可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残酷,李中易挟大胜之余威,根本没有把他杨博约放在眼里。同时,杨炯也算是看明白了,李中易实际上也没把范质这个当朝首相放在心上。既然连范质都没有威慑力,更何况,杨炯这个等而下之的所谓首相心腹呢?“一切听凭李相公作主。”杨炯彻底放下身段,恭恭敬敬的起身行礼,一揖到地。李中易摆了摆手说:“朝廷既然派了博约公主持大计,某家岂敢逾距?”杨炯算是听明白了,李中易压根就不想淌这滩子浑水,打算一推二六五,撒手不管了。这可怎么成呢?杨炯和耶律休哥也不是没谈过,只可惜,耶律休哥的要价太高,完全超过了杨炯临来之前的授权范围。李中易瞟了眼陷入到沉默之中的杨炯,他暗暗冷笑不已,既然杨炯是从耶律休哥那里来的,那么他肯定和耶律休哥谈过条件了。耶律休哥的条件,李中易即使不看不听也可以猜个九成九,首先一个必是李家军先退兵,其次,赔钱是必要的,然后嘛,如果有可能的话,拿他李某人的脑袋去换回魏王父子。以李中易对于符太后和范质的了解,如果仅仅是退兵和赔钱就能够换回魏王,他们不可能不答应,顶多也就是个赔款的数额问题需要商议罢了。至于最后一个条件,参考南宋岳飞的悲剧,符太后和范质有无可能彻底的出卖他,李中易其实心里也没有底。魏王父子对符太后以及小皇帝的重要性,无论怎么强调,都不算是过分。柴荣先后娶了两位符家女,并都册封为皇后,这种政治婚姻的背后,其实都隐藏着深刻的利益计算。精明狡诈的赵匡义,赵老三同学,为啥死活要娶符家女当老婆,其中最重要的理由是:符家在河北地界拥有庞大的现实和潜势力。在李中易和魏王父子之间,他有理由相信,如果朝廷只能有一个选择,那么他必定会是被牺牲的那一个。既是如此,李中易索性就不想掺合到交换事务之中,保持可进可退的处境,不被杨炯牵着鼻子走。杨炯思虑再三,他也大致看懂了李中易的想法,在如此敏感的事情当中,无过便是功。尤其是,在朝廷日益忌惮李中易的当下,李中易不管怎么做,都很容易惹上大麻烦。李中易也吃准了朝廷的心思,换俘这种事情,只可能悄悄的进行,绝对不可能公然发诏书。如果朝廷公开发布诏书,那反而会惹来满城风雨,让所谓的朝中清流们破口大骂,朝廷还百口莫辩。更重要的是,以李中易的身份地位,其实完全可以不奉诏。凡事有果必有因,本朝与士大夫共天下,这虽然是宋太祖登基之后钦定的立国根本,其实也是继承了后周时期树立起来的崇文抑武的光荣传统。如今李中易光明正大的撂了挑子,杨炯当即傻了眼,一时间,竟然不知道说什么才好?杨炯临来见李中易之前,反反复复的考虑过各种结果,唯独没有料到,李中易竟然会撒手不管此事。虱多不咬,债多不愁,杨炯反复的默念着这两句名言,心里却一阵阵的发苦。李中易的尴尬处境,明眼人谁不知道呢,杨炯知道的内幕比普通人更是多出十倍不止。杨炯心里非常清楚,按照范质的想法,李中易率军回到开封之时,便是逐渐削其兵权之始,这已是既定方针。现在,李中易显然也已经看透了这一层,所以,他甩手不管的后果,充其量也不过是交出兵权,当个富贵田舍翁罢了。杨炯被彻底的整服了,他耷拉着脑袋,叹息道:“下官恳请李相公务必体谅太后娘娘的难处,下官甘愿牵马拽镫,绝无怨言。”嗯哼,这个姿态就对了嘛,李中易微微一笑,实际上,如果可以顺利的换回魏王父子,至少可以延迟朝廷对他动手的时间点。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军阀们的眼睛都是雪亮的!李中易这边厢刚刚救回魏王父子,符太后马上就对他下毒手,这也太说不过去了吧?李中易现在最需要的便是整编队伍,训练精锐的时间,尽可能的拖延朝廷对他动手的时间,已是最大的战略考量。出征北进之时,李中易手下除了羽林右卫之外,尚有朝廷拨给的两支友军配合。只是,那两支兵马,既非李中易的嫡系部队,脚力又极差,根本无法适应高速机动作战的需要。所以,半道之上,李中易随便找了个借口,便把那两支友军留在了河北的腹地,协助当地驻军防守城池。北进之时的羽林右卫,实有近两万兵马,在洺州大破契丹人之后,李中易组建了七千人的近卫军,这便是至少两万五千兵马。紧接着从洺州北上,一直到现在,军中又多了一万五千人的新兵。李中易为了避嫌,故意把这些新兵分为两个部分,一为辅兵营,一为民夫营。战兵和辅兵比例为二比一,这是大周枢密院定下的规矩,李中易暗中动一些手脚,谁都没办法说太多的闲话。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是自古以来的军事常识。在这个拥有徭役的年代,普通老百姓有义务每年替朝廷免费服役几个月,而且还要自带干粮。李中易打着体恤民力的旗号,沿途放归了不少充任徭役的民夫,同时将积极参军入伍的燕赵勇士们,不断的补充了进去。此所谓,挂着羊头卖狗肉是也!反正,这个时代的军阀,都是这么干的,而且他们更加明目张胆,朝廷也只能干瞪眼。基于此,李中易笑眯眯的端出了早就盘算好的计划,竖起一根手指头,开出了他的第一个条件,“博约公
>>>点击查看《逍遥侯》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