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玄幻小说 >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目录 > 第一卷 第一百八十八章 黄道周(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第一卷 第一百八十八章 黄道周(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这也是张守仁第一次见着一个历史名人,而且是一个学富五车穷究天人的大儒,但就算如此,他心中也是没有丝毫激动的感觉了。.38xs.

    穿越时间越久,张守仁心中的感悟就越来越深。

    明朝的地方政治,财制,军制,在他看来,越深入了解,越是觉得是一团糟糕。

    而身为明朝统治阶层的精英份子,也就是从秀才到举人进士的这个阶层,却是表现出远不及他们身份地位的能力来。

    在先秦到汉唐,“士”就是国家的核心,上下傲王侯,下可临庶民,文能秉持国政,武能邀击匈奴,纯粹的文官或是纯粹的武将,都不算正经的“士”!

    象张良,智计百出,而又能搏浪一击,苏秦张仪之流,都是击剑高手,有用兵机会,也能沙场博击。

    有名的将相和,其实廉颇并不是纯粹的武将,而蔺相如,也是有领兵统帅的能力。

    至唐,士大夫之盛就到达顶点。

    士大夫可以为边将节帅,立下大功后,就可以入朝为相。

    这样的宰相,懂军务,知政事,文武双全,这才是真正的宰相!

    中华的活力,一直到唐宋,其实都是保持着,宋虽然武功看似弱小,但宋军的战斗力并不弱。百万大军,装备精良,而且全部是由中央供养的职业兵,宋之步人甲,神臂弓,岂是明军的装备可以相比?

    别的不说,养募集的职业兵超过百万,待遇优厚,光是这个财力明朝就已经无法相比,差的太远了。

    农业国家,中央政府对人力物力财力的动员程度,十分重要。为什么四亿人的经济基础和庞大的人力却输给几百万人口的英伦小国?

    那是因为鸦片战争时,中国政府从四亿农民身上动员到的物力财力远不及有大量产业工人的工业化国家,那个差距,其实太大了,老是强调四亿人口和经济总量占世界多少,其实一点意义也没有。

    明朝的赋税征收和对人力的利用,连南宋都不如,更不要提和北宋相比。

    宋的孱弱,弱在文官集团过于强大,皇室过于软弱,它的军队,倒不是一无是处,论起装备和战斗力来,北宋的西军,南宋之初的中兴四将等等,都是十分强大的强军,而蒙古人纵横天下无有敌手,灭南宋却是接近百年才成功,还是在南宋中枢腐败不堪的前提下,若是换了明军……只怕十年也顶不住!

    明的这种弱小,是在被中枢大一统的大国气象下被掩盖住了,但张守仁身为局内人,此时已经是看的十分清楚!

    政治混乱,官员贪污腐败,军队一无战力,财政上接近破产,地方上流离失所,百姓困苦不堪……

    这是标准的亡国之象,最该负责的当然是崇祯,但底下这庞大复杂的文官集团,包括候补的读书人,从举人到秀才这一个庞大的精英群体,也是有着不可开托的责任。.38xs.

    思想僵化,愚昧无知,对答只是从经义中寻章摘句,平时连马也骑不得,坐在人抬的轿子之上,更不要提骑马射箭这些原本士大夫也必须掌握的技能了!

    二百多年前,明初时秀才也是要考骑射,北宋时,虽然已经有轿子,但士大夫耻于坐在人的身上,把人当成畜生奴隶,所以宋的士大夫多骑马,或是坐马车牛车,鲜有坐轿子的。

    明之士大夫,在张守仁的眼中,无能无耻,根本是一无是处。

    就眼前这黄道周和这一群弟子,论起见识来,岂不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崇祯向黄道周这个翰林官员求足兵足饷之道,黄道周的回答就是:却奸邪,亲贤臣。

    问得人才之道,黄道周的回答也是如此。

    问治天下之道,仍然是如此。

    这样的人,崇祯对黄道周的评价是服官十几年,只得一个佞口,天下人汹汹不服,但以张守仁看来,崇祯虽然一生昏庸糊涂,对自己治下文官们的评价,倒是十分精当准确的。

    明之文官,除了少数天才之外,“无能”二字,就是他们的鲜明写照!

    心中既然有这种成见,张守仁对黄道周这种明末著名的“大儒”也就没有丝毫的尊重之意。倒是对黄道周嘴上否定的那本什么皇明经世文编的书籍,还有这本书的作者,倒是有着十分的兴趣。

    “好了,舍下的家仆回来了。”

    远远看到那个持拜帖的家中总管扶着帽子跑来回,黄道周站起身来,神色淡然地道:“陈卧子这本书,蒙他厚爱赠送于我,不过,我是要原书奉还,并且写信批评他的。”

    “卧子只是诗好,词更佳,于学问这二字,当今文宗,还是要首推念台先生,然后就是石斋和牧斋先生。”

    “牧斋先生是东林文宗,吾不及也。”

    “石斋先生客气了,牧斋先生也是长于诗词之道,戏文听说也不坏,学问之道,怕是不如石斋先生精纯了。”

    “乱说,在外说话,岂能如此狂妄!”

    最后说话的大约是黄道周的弟子,所以放言批评,当然,话一出口,就是被黄道周给驳
>>>点击查看《重生之大明摄政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