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玄幻小说 > 抗战之浴血大兵 > 抗战之浴血大兵目录 > 第一卷 第四百八十章 七月六日(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抗战之浴血大兵 第一卷 第四百八十章 七月六日(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1937年6月份以后,丰台日军以卢沟桥守军为假想敌的演习日渐升级,先是日出而来,日入而回,后来变成日暮而来,日出而回,再后不分昼夜,甚至连日连夜持久演习。先是一般空弹训练式的演习,后是实弹实战式的演习。

    面对日本人的不断挑衅,金振中有一种“狼来了”的感觉,总是反反复复的演戏,也不真打,卢沟桥守军的士兵们摩拳擦掌,站在宛平城墙上作壁上观。

    一日,日方提出,要求通过宛平县城和卢沟桥石桥到长辛店进行演习。守军拒绝。日军兵围城下,僵持10余小时。

    两方士兵无论谁一走火,可能华日大战就提前开始了。

    日军已经摸透了华北当局的特点,于是找当局交涉,结果可想而知,折衷方案,日军可以通过宛平县城,但不能通过卢沟桥石桥。

    日方同意。日方本来的目的就是进宛平城。宛平城是一个长6..40米宽320米,长方形微型城——全国最小的县城。从东门到西门一条中轴路整整6..40米。没有南门北门,中轴路两旁各160米即是南北城墙。

    从宛平中轴路通过顾望两边,城中一切一览无余。日军通过城池再出西门,即到卢沟桥石桥桥头,桥距西门仅50多米。走这一趟,可以讲,把一切建筑设施,军事部署看得一清二楚。

    这一天,日军丰台一木清直大队所部在骑着高头大马的军官带领下,神神气气威威风风地进了东城门,向西门缓缓前进。

    这位军官轻轻策马,左顾右盼,只见持枪携大刀的华夏士兵密密排列在路的两旁,有点像仪仗队。这更加显露出大日本帝国.军人的威风!日军的战马虽然也训练有素,可是它究竟不是天皇宝驹“初雪”,经常见到这样阵仗,这马感到眼生,恰恰此时站在路旁的华夏士兵的大刀在阳光下一闪,刺眼的闪光射向马头,这军官的坐骑一惊,向路旁躲去,一脚踩到了一棵小树,小树在马蹄下倒下去。小树边站着一个华夏的持枪岗哨。这个年轻的士兵一见树倒,伸手抓住马头的辔头道:“罚款两角!”

    这次日军军官开始很横,要兵戎相见。华夏官兵围了过来,说他损坏华夏树木,必须赔偿。他回顾左右,见所率中队已经走到城池正中,四面城墙上枪口向内架着机枪,也许四周建筑之中还有伏兵。一旦动手,华夏人岂不是在瓮中捉鳖。他虽然很想挑起华日冲突,但在现在,首先是自己受皮肉之苦。衡量利弊,还是红着脸掏出了两角钱。     日军出了西门,已经到了卢沟桥桥头,根据双方协议,不再通过石桥,而向北行约一公里,再越过铁路,到了大瓦窑村附近,准备开这日军行动路线,实际上等于拐了一个90度的直角,按正常行路,是舍近求远,根本无须通过宛平县城,从丰台可直达大瓦窑。那意思,有点像天津青皮式的挑衅,但也不尽然,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军从宛平城东大枣山上发射的第一发炮弹,即击中宛平城中营指挥部,据说,日本人进宛平城时已经量好了步子,算好了距离。幸亏指挥部早有准备,转移它处。

    李卫东用“两角钱”事,赞誉士兵爱国行为。当然一个士兵的爱国也只能作到这些。

    1937年6月4日,蒋光头在庐山接见《大公报》记者,对时局发表谈话,强调西安事变已经解决,要求“抓经济和教育”等。

    日方估计,国民zf在准备长期抗战。

    6月12日,蒋光头决定将国民zf的重要部门移至庐山,以预防华日冲突突然发生。

    6月21日,蒋在庐山官邸召集冯玉祥和宋哲元的代表戈定远,韩复榘的代表张招堂,召开了华北对策会议,商讨在万一情况下,南京协助华北防卫问题。

    6月24日,蒋光头、汪精卫联合电邀全国各界知名人士300余人,于7月15日到23日间在庐山牯岭图书馆召开国事谈话会。被邀请的人,除军人外还有政界、学界、实业界及新闻界人士。在国民d历史上,这是第一次民间盛会。

    6月25日,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光头决定从7月20日起至24日,在庐山召开全国陆军军事长官会议,已向全国各军长、师长、参谋长等200名军官发出通知;并决定7月27日召开各省zx会议,还计划召开各省zx与军长、师长、参谋长联席会议。

    5月期间,军政部长何应钦密电宋哲元,要求其做准备。张樾亭参谋长的“布阵”方案和张克侠副参谋长的“兵出山海关”方案又提到日程上来。

    张樾亭方案即是在平津、张家口、保定这些华北北部地区,由北至南部署三道防线,此种方案恰是蒋光头所崇尚的德国整军布阵方法。

    张克侠方案,即gd方案,张1935年即秘密加入gd,此以攻为守方案即受gd地下组织的指示,以副参谋长名义向二十九军提出。当时华北,华日两军驻军情况形似围棋盘上的黑白棋子,日军之所以频繁调动,实是走子儿。二十九军自三十五军进驻平津后,虽然也有调整,但在全棋宏观控制上缺乏见解,主要立足于驻守。

    从客观估价,华北两军实
>>>点击查看《抗战之浴血大兵》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