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其他类别 > 中医组方一学就会 > 中医组方一学就会目录 > 章节目录 第121章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中医组方一学就会 章节目录 第121章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方剂制备

    上药混合后研为细末,每次取6g,进食后以茶水调服,亦可水煎服。1日2次。如有恶寒发热,无汗而头痛者,可服药后稍微盖被取汗以解表。

    使用注意

    导致头痛的原因很多,有外感与内伤的不同,对于气虚、血虚、或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肝风内动等引起的头痛,均不宜使用。尤其火热内盛以及虚证头痛,如误用本方,势必导致助火、动风、伤阴等不良后果。因而必须辨证准确,切不可将本方作为单纯的止头痛方,不加辨证的随意使用。

    临症加减

    1.如果患者寒象严重,甚至出现畏寒肢冷,可酌量加麻黄、熟附子、并重用川芎。

    2.兼见热象而口渴目赤,舌红尿黄者,应适量减少方中辛温药物的种类及用量,并加入黄芩、栀子、菊花、蔓荆子、白僵蚕、桑叶等清火热。

    3.头痛如裹,胸脘痞闷,身体困重,舌苔白腻者,可加入独活、苍术、厚朴等。

    4.头痛日久不愈,痛处固定且剧烈如针刺者,为痰瘀于内,可加入桃仁、红花、赤芍、全蝎、地龙等行血液化瘀痰。

    5.根据头痛的不同部位调节药物用量,如头顶痛或两侧痛,加重川芎用量同时加用柴胡,头颈牵连疼痛的,可加重羌活用量,前额疼痛的,则重用白芷等。

    典型案例

    王某,男,35岁。自诉三月前患风寒感冒后即感头痛,忽左忽右,经常发作,迄今未止。曾被诊断为火炎于上而投过清凉之剂,疼痛反增,不分昼夜,时重时轻,坐卧不宁。查体脉左右俱浮,两寸兼紧,舌苔薄黄。诊断为风寒火郁之证,患者初感风寒之际,未能及时汗解,更进以凉遏之品,致风邪伏而难除,阻于经络,郁遏清阳之气不得宣畅,遂化火上冲而成。脉浮兼紧,提示风寒之邪外束;阳郁化火表现为舌苔薄黄。应施以疏散风寒,宣解郁热之法。处方:川芎6g,吴白芷6g,生姜二片,薄荷6g,羌活3g,菊花6g,防风3g,炒黄芩3g,陈茶6g。

    流行性乙型脑炎、脑性虐疾肝热动风证

    症状

    肝热动风证。主要表现为高热不退,烦闷躁扰,手足抽搐,发为惊厥,甚则神昏,舌绛而干,或舌焦起刺,脉弦而数。本方是治疗肝经热盛动风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高热烦躁,手足抽搐,舌绛而干,脉弦数为辨证要点。
>>>点击查看《中医组方一学就会》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