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其他类别 > 中医组方一学就会 > 中医组方一学就会目录 > 章节目录 第97章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中医组方一学就会 章节目录 第97章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第五章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急慢性肾炎蓄水证

    症状

    1.蓄水证。小便不利,头痛微热,烦渴欲饮,甚则水入即吐,舌苔白,脉浮。2.水湿内停。主要表现为水肿,泄泻,小便不利,以及霍乱等。3.痰饮。主要表现为脐下动悸,吐涎沫而头眩,或短气而咳者。

    由于病邪之气影响了膀胱的气化功能,整个身体的水液运行输布排泄失常,才引发了本证的一系列症状。例如水液阻滞于内,则津液不能输布上达于口腔,表现为口渴,但是水液内阻,其实身体并非出于缺水状态,故饮水而不欲咽,往往饮水后立即吐出。同时内停的水液积蓄于膀胱,则小便不利小腹胀满。水液泛滥外泛于肌肤可见水肿,气机阻滞清阳受抑制,见头痛眩晕。如果同时肌表外邪未解,则可以伴随表证,如发热、恶风寒等等。表证犯表之邪内传,或者因蓄水导致的内热炽盛,均可见较严重的发热现象。因而本证即可以表现为里证,也可以表现为表里同病。

    五苓散——《伤寒论》

    【用方】

    方剂说明

    利水渗湿,温阳化气。

    适用于肾炎、肝硬化所引起的水肿,以及急性肠炎、尿潴留、脑积水等,属水湿内盛者。

    组成

    猪苓9g,泽泻15g,白术9g,茯苓9g,桂枝6g。

    歌曰:五苓散治太阳府,泽泻白术与二苓。温阳化气添桂枝,利便解表治水停。

    配伍说明

    本方主治病症虽多,但其病机均为水湿内盛,膀胱气化不利所致。在《伤寒论》中原治蓄水证,乃由太阳表邪不解,循经传腑,导致膀胱气化不利,而成太阳经腑同病。太阳表邪未解,故头痛微热;膀胱气化失司,故小便不利;水蓄不化,郁遏阳气,气不化津,津液不得上承于口,故渴欲饮水;其人本有水蓄下焦,饮入之水不得输布而上逆,致水入即吐,故此又称“水逆证”;水湿内盛,泛溢肌肤,则为水肿;水湿之邪,下注大肠,则为泄泻;水湿稽留肠胃,升降失常,清浊相干,则为霍乱吐泻;水饮停于下焦,水气内动,则脐下动悸;水饮上犯,阻遏清阳,则吐涎沫而头眩;水饮凌肺,肺气不利,则短气而咳。治宜利水渗湿为主,兼以温阳化气之法。方中重用泽泻为君,以其甘淡,直达肾与膀胱,利水渗湿。臣以茯苓、猪苓之淡渗,增强其利水渗湿之力。佐以白术、茯苓健脾以运化水湿。《素问·灵兰秘典论》谓:“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膀胱的气化有赖于阳气的蒸腾,故方中又佐以桂枝温阳化气以助利水,解表散邪以祛表邪,《伤寒论》示人服后当饮暖水,以助发汗,使表邪从汗而解。诸药相伍,甘淡渗利为主,佐以温阳化气,使水湿之邪从小便而去。
>>>点击查看《中医组方一学就会》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