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其他类别 > 中医组方一学就会 > 中医组方一学就会目录 > 章节目录 第75章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中医组方一学就会 章节目录 第75章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方中三味药,以水2400毫升先煮菌陈,至1200毫升时放入栀子、大黄,煮至600毫升去除药渣后分3次服用。

    临症加减

    1.伤寒身热发黄者,加甘草、黄柏。功用:清热利湿。

    2.黄色晦暗,皮肤冷,背恶寒,手足不温,身体沉重,神倦食少,脉紧细或沉细无力者,加干姜、炙甘草、附子。功用:温里助阳,利湿退黄。

    典型案例

    男婴,3个月。因发热咳嗽,按支气管肺炎治疗,经用大量抗生素至第6天高热不退,巩膜皮肤出现黄染,以后黄疸日益加深,纳呆泛恶。检查肝脾肿大,HBsAg酶联法阳性,在其新鲜尿内找到巨细胞核内包涵体而确诊为巨细胞包涵体病。尔后黄疸进一步加深,黄中带青,诊视患儿精神极度萎顿,纳呆,泛恶,指纹已达命关,色紫红。细审黄疸,青黄之中仍映鲜红,小便如蘖色,为胎毒内蕴,湿热熏蒸至深,阳黄重证,大实而见羸状,速投绵茵陈10g,焦山栀10g,生苡仁15g,制川军6g,虎杖10g,秦艽10g,土茯苓15g,平地木10g,焦麦芽15g,生甘草6g,水煎剂。

    肠道蛔虫病、胆道蛔虫病蛔厥证

    症状

    蛔厥证。腹痛时作,心烦呕吐,时发时止,常自吐蛔,手足厥冷。本方为治疗脏寒蛔厥证的常用方亦治久痢久泻。临床应用以腹痛时作,烦闷呕吐,常自吐蛔,手足厥冷为辨证要点。

    乌梅丸——《伤寒论》

    【用方】

    方剂说明

    温脏安蛔。

    适用于治疗胆道蛔虫症、慢性菌痢、慢性胃肠炎、结肠炎等证属寒热错杂,气血虚弱者。

    组成
>>>点击查看《中医组方一学就会》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