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其他类别 > 中医组方一学就会 > 中医组方一学就会目录 > 章节目录 第49章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中医组方一学就会 章节目录 第49章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用方】

    方剂说明

    理气化痰,清胆和胃。本方为治疗胆郁痰扰所致不眠、惊悸、呕吐以及眩晕、癫痫症的常用方。应用以心烦不寐,眩悸呕恶,苔白、腻,脉弦滑为辨证要点。适用于神经官能症、急慢性胃炎、慢性支气管炎、梅尼埃病、更年期综合征、癫痫等属胆郁痰扰者。

    组成

    半夏、竹茹、枳实各6g,橘皮9g,炙甘草3g,白茯苓4.5g。

    歌曰:温胆汤中苓半草,枳竹陈皮加姜枣。虚烦不眠心中悸,胆热痰扰证可消。

    配伍说明

    本方证多因素体胆气不足,复由情志不遂,胆失疏泄,气郁生痰,痰浊内扰,胆胃不和所致。胆为清净之府,性喜宁谧而恶烦扰。若胆为邪扰,失其宁谧,则胆怯易惊、心烦不眠、夜多异梦、惊悸不安;胆胃不和,胃失和降,则呕吐痰涎或呃逆、心悸;痰蒙清窍,则可发为眩晕,甚至癫痫。治宜理气化痰,和胃利胆。方中半夏辛温,燥湿化痰,和胃止呕,为君药。臣以竹茹,取其甘而微寒,清热化痰,除烦止呕。半夏与竹茹相伍,一温一凉,化痰和胃,止呕除烦之功备;陈皮辛苦温,理气行滞,燥湿化痰;枳实辛苦微寒,降气导滞,消痰除痞。陈皮与枳实相合,亦为一温一凉,而理气化痰之力增。佐以茯苓,健脾渗湿,以杜生痰之源;煎加生姜、大枣调和脾胃,且生姜兼制半夏毒性。以甘草为使,调和诸药。综合全方,半夏、陈皮、生姜偏温,竹茹、枳实偏凉,温凉兼进,令全方不寒不燥,理气化痰以和胃,胃气和降则胆郁得舒,痰浊得去则胆无邪扰,如是则复其宁谧,诸症自愈。

    温胆汤最早见于《外台秘要》卷十七引《集验方》,方中生姜四两,半夏二两(洗),橘皮三两,竹茹二两,枳实二枚(炙),甘草一两(炙),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全方药性以温为主。至《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所载3首同名温胆汤中有两方组成完全相同,均在《集验方》

    原方基础上加茯苓一两半、大枣一个,生姜减为五片,全方药性即由偏温而归于平和,其主治在“虚烦证治”仍沿袭《外台秘要》之治,在“惊悸证治”项下则为“心胆虚怯,触事易惊,气郁生涎”变生的诸证,但仍沿袭温胆汤。后世医家又在此基础上进行化裁,如加黄连,名黄连温胆汤(《六因条辨》卷上);去姜、枣,易枳实、茯苓为枳壳、赤茯苓,更加青蒿、青子芩、碧玉散,方名蒿芩清胆汤(《重订通俗伤寒论》),功用方向亦随之转为以清胆和胃为主。

    根据现代药理研究结果显示,本方除了半夏具有止咳镇吐的作用外,陈皮可以促进消化液的分泌,排除肠内多余积气,并且能利胆、抗炎、扩张支气管、祛痰。而茯苓除可以利尿之外,还可以保肝,震静。甘草能抑制平滑肌的病理性痉挛,抗炎、抗过敏。与陈皮、茯苓配合使用除了有可以保护胃肠等消化道粘膜,防止溃疡的发生等功能之外,更侧重于镇静、调整中枢系统功能,是治疗神经精神性疾病的常用方剂。

    方剂制备

    加生姜5片,大枣1枚,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使用注意

    1.本方用于痰热内扰证,因为病邪本身带有热的性质,所以配方清热之力并不很强,所以对于热甚或者痰火之证并不能取得理想疗效,需要酌情加入清热泻火之品。
>>>点击查看《中医组方一学就会》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