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朱允熥 > 朱允熥目录 > 章节目录 第206章 收税(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朱允熥 章节目录 第206章 收税(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遇到内容乱码错字顺序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

    “臣张善........”

    “不必多礼,坐下说话!”

    朱允熥用丝帕擦了下嘴角,淡淡的说道,“昨晚上才到京?明日陛见想好了说什么没有?”

    今日,他其实是特意出宫来见张善的。老爷子要见张善,不完全是因为朝中有人弹劾,而是张善自己的折子中,说了很多当地的事,引得老爷子注意。比如说,杭州及周边,因为商贸手工业发达,农田土地十之八九成了桑田,没人种粮。

    仅有的种粮食的土地还在寺庙手中,导致粮价比外省贵了二成。一旦天灾不测,苏杭之地势必会发生饥荒。

    更有当地的商人大族等,逃脱本就聊胜于无的商税,还把自己名下的土地,挂给有功名的士人身上,等等。

    “臣多谢殿下挂怀!”

    朱允熥的维护之心,张善心中感激,坐着微微躬身说道,“至于陛下问什么,臣如实回答就是!”

    “你这人看着老实,可一去杭州就变成了杀星,几十个僧人被你砍了脑袋,皇爷爷看了奏折,笑着和孤说。嗯,张咸蛋变成了张铁蛋!”朱允熥笑着,口气微微变化,“听说,你借着收拾僧人的事,牢里还抓了许多和寺庙有牵扯的大户?”

    “不抓不行!”张善开口道,“那些人富得流油,还不满足。田税逃,商税也逃,明明什么功名都没有,可在地方上说话,比秀才举人还管用!臣查处灵隐寺庙产的时候,竟然有大户组织佃户百姓,抗拒官差!”

    “等臣抓了人之后,地方上有功名的读书人,下级官吏连番上书说情。”

    朱允熥沉吟点头,手指轻轻敲打桌面,“杀人不用怕,孤自会给你做主!不过,光杀也不是办法。有钱人哪个没点腌臜事,也不能一股脑都杀了。关键是,你以后要如何管理?”

    张善顿了片刻,开口道,“请殿下明示!”

    “所谓逃税,还是税法不完善,还是收税太低了。”朱允熥端茶喝了一口,说道,“江南商贸税收,可抵田税数倍。皇爷爷问你话时,你把话引到商税上去!”

    “臣,明白了!”张善低声道。安卓、IOS版本请访问官网https://www.biqugeapp.co下载最新版本。如浏览器禁止访问,请换其他浏览器试试;如有异常请邮件反馈。

    既然现在有了一个引子,商税的事就可以提上日程。不过,收税一事在老爷子和传统文人的眼中,不是什么好事,不但会有口舌恐怕还会有风波。

    但若是现在不收,以后想收都收不上来了。

    此时大明禁海,不许民间商人出海远游贸易,但是不禁止外来的商人。关税这,好算好算。设置关税司,检查海船货物,总能收个八九不离十。

    难就难在,大明境内的商税上。历朝历代都是在城门处,在运河上收税。不过这样一来,先不说官吏中饱私囊,就是商人也有很多办法逃税。到最后,往往十成里,只有一成能上交国家就不错了。

    不过有了驿该邮,可以事半功倍。商人们运送的货物,都由邮政开具了数量和种类的票据。进入各城池,关隘的时候,出示票据方可进城。

    那就根据票据的显示,征收城门税,或者河道税。然后地方税务司,根据商人上缴的邮政票据,核算收上来的税款。

    税法也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没有几百年的商业社会沉淀,没有一次次的商人和官府斗法,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

    但是能收一点是一点,大明怎么亡的,就是没钱,收不上税亡的。后世大清,乾隆年间,仅北京崇文门一年的税收,就高达白银九十万两。

    朱允熥心里,不交税的人,都不是好人!

    这时,门外响起堂头的声音,“几位,小的上菜!”

    门推开,堂头带着几个伙计,把精美的菜肴放在桌上,盘中菜色香味俱全,看着赏心悦目。

    “吃!”

    等王白耻挨个试过之后,朱允熥拿起筷子,笑道,“孤倒是忘了,你在杭州,这些菜都是能经常吃到的!”

    “臣可没闲钱下馆子!”张善笑道,“杭州是销金地,寻常去次酒楼,臣一个月的俸禄,都不够一桌中等酒席的!”

    “大明的俸禄是少了点!”朱允熥吃了一筷子龙井虾仁,只觉得弹滑软嫩的同时,还带着茶叶的芬芳,笑道,“收商税,地方富裕了,国库赋予了,适当的,孤也会提议,把你们的俸禄提那么一点!”

    ,如遇到内容乱码错字顺序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

    “殿下隆恩,不过臣倒觉得,俸禄虽少却也够花了,臣家中人口少,唯有.........”

    “你人口少,可有人家一大家子。”朱允熥继续笑道,“孤看山东的奏折,山东临沂的地方官,七品县老爷,轿夫是自己的连襟和舅子,家中的厨娘是妻子和妻姐。官袍都打了补丁,老母亲还要上山挖野菜!”

    说
>>>点击查看《朱允熥》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