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贾六 > 贾六目录 > 章节目录 第三百九十五章 好孝孙!(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贾六 章节目录 第三百九十五章 好孝孙!(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遇到内容乱码错字顺序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

    慈宁宫,偏殿。

    一身素服的皇帝整整一天不仅没有进食任何食物,连一滴水都没有喝,群臣皆跪求皇帝节哀。

    皇帝对太后哀痛之心更是人见侧目,官员感泣,莫忍仰视。

    最终,还是在和珅的劝谏下,乾隆勉强喝了一小碗粥。

    时夜已很深,正殿那边举哀人群依旧络驿不绝,香火弥漫,内务府安排的黄教僧人已经在为太后进行法事。

    由于礼部已经接管太后国丧事宜,按规矩需由皇帝确认参与太后国丧事项的王公大臣名单。

    军机处、礼部、宗人府、内务府联合拟奏的名单中,皇子有两人,一是皇四子、履郡王永城;二是皇六子、质郡王永瑢。

    宗室方面,庄亲王永瑺、简亲王丰讷亨位列名单。

    重臣方面,军机大臣福隆安、索琳、议政大臣刑部尚书英廉、礼部尚书富勒浑、户部尚书永贵、吏部尚书阿思哈六人在列。

    另外还有内务府大臣金简。

    由于皇帝过度伤心,在已故五阿哥生母愉贵妃的劝说下,现已移到佛堂的西耳房,只总管太监李玉贴身伺候着。

    十五阿哥生母令皇贵妃前日不知怎的染了疾,卧病在床,难以起身。乾隆特地让十五阿哥去宽慰母亲,让她静心养病,务以太后国丧操劳挂念。

    丧葬委员会名单拟定后,首席军机大臣于敏中请和珅前往耳房递禀圈准。

    名单并无问题,都是按祖制确定的。

    和珅进来时就发现皇上正捧着一只盒子在默默哀伤。

    走近细瞧,发现盒中尽是头发。

    “这些头发都是近些年来太后梳头时掉落的,朕特意让慈宁宫的宫人收好...”安卓、IOS版本请访问官网https://www.biqugeapp.co下载最新版本。如浏览器禁止访问,请换其他浏览器试试;如有异常请邮件反馈。

    哀母心切的乾隆不禁再次哽咽起来,和珅见状忙取出自己的帕子递了上前。

    乾隆也不嫌,拿在手中抹了把老泪。

    “还记得正月里,朕陪太后在九洲清宴一边进膳,一边看皇子们燃放的灯火,那时太后身边有朕,有皇孙,有重孙,五世同堂,同伸欢忭,好不热闹...朕担心太后年事已高,怕她有什么不豫,可太后慈颜康豫,不减常年,玩闹起来比朕还高兴...”

    bidige.com

    越说越伤心的乾隆再次流出老泪,面上痛苦之色难以掩饰。

    和珅也跟着哭,一边哭一边替皇上擦拭泪水,并劝皇上一定要节哀,可不能伤了身子。

    “朕没事,朕只是一想到太后生前的幕幕往事,心中难过,”

    乾隆问和珅礼部准备何时给小殓,和珅说明天早上。乾隆点了点头,目光落在和珅手中的题本上:“名单列出来了?”

    和珅忙将名单递上。

    乾隆接过看了,沉吟片刻,却让李玉取来笔,在上面加了两个名字。

    一是信郡王淳颖,二是眼前的和珅。

    此举让和珅有些惶恐:“奴才哪里有资格...”

    “你没有资格,谁有资格。”

    乾隆打住和珅,将手中的的盒子交给对方,说道:“盒中都是太后的头发,朕瞧着难过,你让造办处铸一金塔,专门存放太后生前掉下的这些头发。”

    “奴才遵旨!”

    和珅诚惶诚恐接过。

    乾隆又示意李玉将自己在太后灵前剪下的辫子拿来,一同交给和珅,嘱咐他道:“金塔造好后,可将朕的辫子放于其中,好使朕与太后母子永远一起。”

    ,如遇到内容乱码错字顺序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

    和珅迟疑了下,还是应声。

    交待这件事后,乾隆从李玉手中接过参汤,喝了两口,问道:“外面现在什么情况。”

    和珅道:“并无异样。”

    “近来关于朕和太后的谣言屡禁不绝,便是旗人之中也有传播,朕不信没有人欲借机生事,不这朕登基四十年,还是有些虎威的。”

    乾隆冷笑一声,“说朕是汉人,当真可笑至极,朕是堂堂正正的满洲,是爱新觉罗子孙,那些人以为编排朕非先帝之子就能窃了朕的大位不成。”

    复问贾佳世凯是否已去步军统领衙门。

    “已经奉旨去了,”

    和珅将贾佳世凯写有血忠的布条呈上。

    望着那殷红的血忠,乾隆不禁侧目,进而心中竟是一阵酸楚,不无伤心道:“未想朕如今用人,宗室竟不敢用,反倒指着这汉军旗子。”

    顿了一顿,忽的问和珅:“朕叫国史馆修贰臣录,是不是错了?”

    “皇上没有错,我大清汉人多而国人少,欲要汉人从我满洲国人,理当以忠义礼孝加以驯化。”

    和珅对皇帝修贰臣录的初衷再理解不
>>>点击查看《贾六》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