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贾六 > 贾六目录 > 章节目录 第三百七十六章 复兴第一城(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贾六 章节目录 第三百七十六章 复兴第一城(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遇到内容乱码错字顺序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

    尚简保这个将军被吓破胆,跟个女人似的成天躲在衙门里肯定是指望不上了。

    满城之内,人心惶惶。

    关键时候,副都统恒松站了出来。

    当阳兵败后,恒松就知道贼兵肯定会攻打荆州,所以积极备战,日夜训练八旗兵。在尚简保什么事也不管后,恒松立即接过守卫荆州的重任。

    他命令城中十二岁以上男丁除身有残疾者均要上城助守,每日也必要学习射箭及打枪。

    妇女则各给刀一柄,关键时候同样上城助守。

    倘若城破,女人便以此刀杀死自己的子女再自尽,免被贼兵所辱。

    更是让人杀掉城中三百多为满洲人收集粪便、剃发、扫街之特种汉人,以免这些人趁机生乱。

    经恒松这番安排,原本散乱一团的八旗兵丁倒也团结起来,老少一起上城,誓要与城外的兴汉贼兵血战到底。

    因为不这样做,他们也没有活路。

    人在知道死亡到来时,为了最后的一线生机,怎么也不甘心等死的。

    然而承平近百年的荆州八旗腐朽程度并不比京师八旗慢,将近一半的旗兵根本拉不开弓,能打火枪的也不足三分之一,战斗力莫说同百战精兵的兴汉军比,与绿营比都差了许多。

    以致于很多绿营在出征时都不愿和八旗一起,因为他们认为八旗会拖后腿。

    能守到现在,依仗的不是祖宗传下来的本领,而是当年为了抵御吴三桂叛军而修得极其高大、坚固的城墙。

    如果不是高大的城墙,满城早在前天就被攻下了。

    兴汉军俘虏的数千绿营兵已是连攻两天,伤亡千人还多,但他们的牺牲不是没有价值,种种迹象表明城内的八旗兵即将弹尽。

    安卓、IOS版本请访问官网https://www.biqugeapp.co下载最新版本。如浏览器禁止访问,请换其他浏览器试试;如有异常请邮件反馈。

    这一点,连那些站在外城城墙上看热闹的汉人百姓都瞧出来了,有胆大的甚至还隔墙朝满城上的八旗兵叫喊:“你们还行不行喽,不行就当孙子出来投降,叫咱汉人一声爷爷喽!”

    兴汉军统帅顾师道听到那些百姓的叫喊,难得的轻松一笑,内心也颇多感慨。

    数月前,他们这帮始终坚持汉家衣冠,不愿为满洲奴隶的“汉人奸贼”尚在深山之中,为汉家的传续做生死搏杀,如今却聚众数万攻击满洲兵所在的满城,世事颠倒快得让人难以置信。

    而这一切,只因为他当初做的一个保全血脉的决定。

    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决定竟会成为汉家衣冠再现故土的开始。

    遥看北京,想着那个元广瞧不上的假鞑子女婿,再想自己的女儿,没来由的心中一软。

    用不了多久,他要当外祖父了。

    几年前,他有过一对双胞台外孙,可这两孩子却跟他们的爹娘一起死在了清军的屠刀下。

    视线再次移回满城时,那些割掉辫子攻城的绿营兵正喊着号子重重的撞击着城门。

    攀登云梯的绿营兵更是如蚂蚁一般。

    城上八旗兵的反击稀稀落落,看样子今天或许能破城。

    要是文督师在天有灵,看到这一幕,当含笑九泉了吧。

    顾家的曾祖便是当年明永历朝督师文安之的副将顾庆,老督师在临终前留下最后的遗言:“宁死不降清。”

    至此,顾庆带着三千余军民撤进了金川的丛山峻岭中,他们与当地人一起生活,一起种植,互相通婚,一起不断反抗清军的侵略。

    整整百年。

    “破了满城后,这些绿营兵可以打散编入各部,能补一师,也能堪大用。”

    顾师道是对自己的侄孙顾安说的。

    如果顾师道是第一代的话,侄子顾明远就是第二代,那这个侄孙顾安就是第三代。

    一代只剩一个男人。

    ,如遇到内容乱码错字顺序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

    为了抗清,顾家百年间付出了六代三百一十四口人的代价。

    也正是因为牺牲之惨烈,顾师道才能继被清廷杀害的岳父王秋之后,成为金川遗民拥护的新领袖。

    顾安点了点头,问道:“三爷爷,今天肯定能破城,里面的鞑子怎么办?”

    “当然是都杀了!”

    在宜昌投降的老学政王昂想都不想便给出了正确答案。

    “都杀了?”

    才十九岁的顾安有些心惊,满城内可是有好几万鞑子的,包括不少妇孺。

    “小将军要知道,鞑虏与禽兽无异,从前士大夫之辈多讲德化,以为鞑虏可以仁义教化,使之心羡中国,亲近中国,却不知鞑虏之辈最是狡猾,无时无刻不存灭我中国之心。我中国强,则他惧;我中国弱,则此辈必趁虚而入。

    纵观华夏千年史
>>>点击查看《贾六》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