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言情小说 > 重生八零:从捡漏到古玩大亨 > 重生八零:从捡漏到古玩大亨目录 > 章节目录 第四百三十七章 郢靖王墓的真面目(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重生八零:从捡漏到古玩大亨 章节目录 第四百三十七章 郢靖王墓的真面目(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墓穴总算是被挖通了。

    张教授带着手下很快的就按照那人挖通的位置,把墓室的入口给清理出来了。

    “总算是见到郢靖王墓墓室的真面目了!”

    所有人都有些兴奋。

    在这个地方挖掘了大半年,他们总算是走到了这最后一步,就剩下墓穴里面的考古挖掘了。

    张教授先是赶紧吩咐着边上的人,让边上的手下去上面叫人下来,对这里进行加固和清理工作。

    然后又转身看向林然,“小大家,我们一起进去看看这郢靖王墓的墓穴里都有些什么东西吧。”

    对于郢靖王墓里面的东西,林然也是非常好奇的,毕竟郢靖王墓里的东西,在前世的时候基本上都差不多已经损毁干净了。

    就剩下一些残片还有几件幸免于难的瓷器而已。

    大多数珍贵的文物和字画都已经损坏了。

    所以完全可以说,这前世今生,到现在估计还没人真正的见到过郢靖王墓里面完整的样子。

    林然也理所当然的对郢靖王墓里面到底是什么样子的非常好奇了。

    听到张教授邀请他一起进去,他连忙点头答应下来,“好,我就跟着张教授进去见识一下。”

    郢靖王,作为备受朱元璋宠爱的儿子,他的墓穴可和他上次在西安下的郑凤炽的墓穴完全不是一个档次。

    当然,如果单以葬制来算的话,郑凤织的黄肠题凑还是非常的珍贵的。

    但除了外面的黄肠题凑棺椁之外,郑凤织携带下去的随葬品,是肯定比不过郢靖王这种正儿八经的皇亲国戚的。

    而就是上次在郑凤织的墓里,林然他们都发现了仿制的天子剑和天子玉玺一类珍贵的文物,这郢靖王的墓穴,肯定要比那些还要珍贵。

    林然和张教授还有方馆长一行人小心翼翼的走进郢靖王的墓室之中。

    和郑凤织的黄肠题凑棺椁一样,郢靖王的棺椁也的多重的,只不过并没有做成黄肠题凑的形式。

    他们一进入正室,也就是郢靖王墓的地宫位置,就看到地宫两边摆满的各色人俑。

    这些人俑大多都只是一些陶俑,但也有一些并不是陶瓷做的人俑。

    “这个是...”张教授吃惊的看着地宫中摆放着的巨大人俑,这些人俑大多都有一米多高,和地上摆放着的巴掌大小的陶俑完全不同,不但高,而且材质也并不是陶瓷做的。

    “木俑?”林然也大吃了一惊。

    没错,这些人俑全身木头做的。

    虽然大多都已经被岁月给风化的不成样子了,但仔细看的话,依稀还是能看出这些木俑残留的样貌,和上面明艳的色彩。

    这个郢靖王墓的陪葬人俑里,竟然有这么多木俑?

    这点林然完全没有想到,因为前世的时候,郢靖王墓经过了水泡之后,里面的东西基本上都已经损毁干净了,所以根本就没人知道郢靖王墓竟然还有木俑赔偿。

    木俑在墓穴的考古挖掘之中,还是非常少见的。

    当然,并不是说陪葬的少,其实古往今来,还是有不少人陪葬喜欢用各色木俑的。

    不过木俑到底不比陶俑,木俑经过几百年上千年的风化和损蚀,基本上到了现代挖掘的时候,早都会成一堆木粉了。

    所以从墓穴里挖出来的木俑是非常少见的,也是非常的有研究价值的。

    真是没想到啊,这郢靖王墓一个水墓,竟然还能有木俑的留存。

    林然的心中兴奋,更加的感觉自己这次保住郢靖王墓的行动做对了。

    林然和张教授他们不敢去碰这些木俑,毕竟这经过六七百年的岁月,这些木俑就算是没坏,也早就已经脆弱的不成样子了。

    这一碰,说不定就要立马的化为木粉,还是等后续的人员进来,有专业的保护措施之后再把这些木俑给取出去吧。

    林然他们继续的往地宫里面走。

    一路上的外椁还有中室,都摆满了各色的木箱子,木箱里面盛放的应该就是郢靖王的各种随葬品了。

    因为这些木箱和木俑一样,风化的不成样子了,上前贸然的触碰,很有可能也会直接的损坏,所以林然只是简单的查看了一下之后。

    依然没有管,而是继续往里面走。

    很快的,他们就到了地宫的耳室。

    “咦,这耳室怎么也会有棺椁?”

    他们一进去,张教授就忍不住的惊异一声,因为在他们的前方,耳室的正中间,正摆放着三具木质的棺椁。

    这墓穴的耳室,可一般都是用来存放随葬品用的,墓葬人是绝对不可能会把棺椁摆在耳室的,所以按理来说这里不应该有耳室才对。

    倒是林然,打量了一阵这几具棺椁之后,有所猜测,“这应该是殉葬的人用的棺椁。”

    殉葬的人用的棺椁?

    张教授和方馆长一愣之后,叹了口气,“可怜啊。”

    在明朝的时候,确实殉葬之风非常严重,基本
>>>点击查看《重生八零:从捡漏到古玩大亨》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