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回到古代开书院 > 回到古代开书院目录 > 章节目录 第213章 他值得吗(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回到古代开书院 章节目录 第213章 他值得吗(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李母既然开口,就是心里有准备了。

    “茉莉说,女学已经开始招人了,她是要去念的。女学旁边就是丝织坊,趁傅姑娘在,我同她求个情,谋个活计。看着茉莉的同时,挣点小钱。家里头,你和婆婆辛苦一年半载的。”

    李父不自觉地停了烟。

    李母知他心动,忙道:“你要不反对,咱们就同娘说说去。”

    她嫁进李家十七年,除去四个月子的时候,所有杂活都是她在做。不客气的说,婆婆基本已经丧失了做家事的能力。她一直有些不满,只是她一直记得那句话,多年的媳妇熬成婆,便硬生生地忍着。

    闺女说那丝织坊的时候,她就看明白了其中的道道——女人不看孩子不做家事,还能挣钱糊口,这样的好事,一定不是男人给女人想出来的。

    傅姑娘真有本事,怪不得能做山长!

    心中存了这样的敬佩,对傅振羽和仓子坚的入住一事,李母果断推波助澜,李父才那样痛快地下了决定。

    还有一件,在李母看来,傅振羽年纪虽小一点,却比年长的仓子坚更像大人。

    “我这里还有几两银子,你们先拿去使,去丝织坊做事的话,就不要提了。”

    李老太太的一句话,唤醒了李母的胡思乱想。

    事情果然如自己所料那般,婆婆不愿意接手家事。还好,自己早有准备。

    李母忙道:“事情还没到动娘老本的份上——便是娘要为孙子出力,他的路费吃喝,都还没个着落呢。娘私下给宗延二两银子,比凑这三十两还好呢。”

    这当然是好,那不就要自己洗衣做饭喂猪下田了吗?我都五十岁的人了,哪还能干这么累的活儿?李老太太不愿意,便道:“我手里的棺材本是十两,给你们八两凑钱,二两给宗延就是。”

    这就解决了十两银子,李父自然愿意。

    李母看在眼里,没分辨,笑道:“我寻思着,去丝织坊做工,一年要是只落个三五两的,不去也罢;可要是能落十两二十两呢?我的意思,和娘说一声,等傅山长回来,同她商议后,再来定到底怎样,可好?”

    “十两二十两!你可真敢想!行,那就问问再说。”李老太太用痴人说梦的眼神,看着儿媳妇。

    李母笑而不语。

    待傅振羽一行拉了半车柴火时,李母忙让李父卸柴,招呼几人:“快进炕屋,才做好的饭菜,那屋里暖和。”

    众人吃饱喝足后,李母拉了傅振羽去西屋说事——才到西屋,想了想,她又改口:“还是去东屋,当着婆婆的面和你商量吧。”

    不知就里的傅振羽,一脸好奇地问:“是什么事啊?竟这样隆重!”

    李母卖关子:“马上就知道了。”

    待见了老太太,李母说了自己的意思后,傅振羽陷入沉思。

    在丝织坊求事,也就是说,李家决定竭尽全力让李宗延放手一搏。可这样的事,干嘛非要在老太太面前说呢?

    傅振羽脑袋飞快地动了起来。

    仔细衡量过后,傅振羽斟酌着言辞,道:“丝织坊目前只有十几人,去年只开了半年。半年里,少的拿五两工钱,最多的那个人,我没记错的话,应该是十二两。其中,十两是工钱,二两是因为她活儿做得好,知府夫人特意赏的。”

    半年十二两!

    李老太太惊得说不出话来,不过,老太太反应很快,立即问傅振羽:“那我能去吗?论织布,我不输宗延他娘的。”

    那骄傲的口吻,溢出天际。

    傅振羽面色不变,只说事实:“丝织坊用的不是普通的织布机,是四川的提花机。谁想去试都行,只是需要考核。就像书院考核一样,只有过了的人,我们才收。不单是老太太你,就是李婶,也可能被拒收。”

    书院考核,李家十分清楚。

    长子李宗延过了,次子李宗寿就没过。

    傅振羽既然猜到她们是为了李宗延下半年乡试在凑钱,给出了自己最大的诚意:“直接收人,我是做不到的。这会儿呢,丝织坊不开业,我可以带你们去瞧瞧,找人给你们验一下,让你们尽快知道结果,尽快做打算。”

    李老太太打起退堂鼓,李母已经从转变过来,飞快道谢:“我们家条件摆这,就不瞎推了,多谢山长。不管成不成,我们全家都会铭记山长大恩。”

    冬日天短,这会儿出门已是来不及,傅振羽同仓子坚说了声,初四吃过早饭,一行人再次驾着马车离去。

    途中接了丝织坊的主事陈娘子,开了丝织坊的大门,进了织布间。

    “陈娘子,这里交给你了。”傅振羽把李家婆媳丢下后,回了趟南湖书院。

    陈娘子领命,在傅振羽离开后,先带人操作了一番。

    李家婆媳就见四人各司其职,准备自己工位上的事,一切就绪后,四人默契地颔首,从陈娘子开始,飞快地运转起织布机。不过半个时辰,直接带着彩色图案的布,便织出了一匹。不仅比家里的织布机快,还比家里的好。


>>>点击查看《回到古代开书院》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