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回到明朝去种地 > 回到明朝去种地目录 > 章节目录 第77章 我御皂坊穷?(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回到明朝去种地 章节目录 第77章 我御皂坊穷?(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朱瞻基今日之所以旷课,是因为参与了一件大事。

    他的主要任务就是旁听,以及适时的将李如柏的话表达出来,这样的角色有一个通俗易懂的称呼:打酱油。

    主角自然是朱棣,配角则是户部尚书夏元吉。

    这两位大佬讨论的主题就是李如柏对朱瞻基说的那一番话。

    之前朱棣让夏元吉做了一份关于商税的五年计划,里边夏元吉详细的分析了大明商业发展情况,以及如何估计百姓经商,并罗列了怎么一步步的收税,每年的目标是多少,最后一共能收到多少……

    厚厚的一摞奏章让朱棣熬夜看了一宿,朱棣对此很是满意,尤其是那个每年国库能够额外增加的数字。

    虽然这一切都还在纸上,不过这并不妨碍君臣二人高涨的兴致。

    昨日朱瞻基从李家庄回来之后,就向朱棣原封不动的叙述了一遍李如柏说的话。

    如何处置鞑靼和瓦剌,朱棣自然不会去听李如柏的话,不过最后说的纳税一事,倒是给了朱棣一个当头棒喝。

    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国家收税是为了什么,甚至大多数造反的人都打着不纳税、不交粮的名义来招兵买马,而且往往从者众多。

    如果将李如柏关于纳税的必要性的说法普及下去,让天底下所有的人都知道、认可,水到渠成之后,何愁商税征收不易?

    那时如果再有人说这是与民争利,恐怕不是想造反就是想投敌。

    “妙啊!”

    朱棣心中感叹道。

    朱瞻基又对夏元吉原封不动的叙述了一番李如柏关于纳税的必要性的话。

    夏元吉最近一直在着手如何推广商税一事,听了朱瞻基转述的话,眼睛顿时一亮。

    “陛下,微臣以为此子所言极是,如果能让这天底下所有人,不,只需大半人都这么想,都这么做,那我大明的赋税最少可以翻上一番!”

    夏元吉的判断,朱棣自然是信的,只是翻上一番还是让朱棣心中有些吃惊。

    大明的如今一年的赋税折银八百多万两白银,翻上一番那就是一千七百万两左右……

    朱棣倒吸了一口凉气,感觉脑袋有些发晕。

    夏元吉又接上一句道:“更重要的是,一旦普及开来,到时候这些百姓至少有一半会是自愿纳税,而非官府强征。”

    朱棣眯着眼,感觉有些小幸福……

    “若是当真如此~朕的大明,国泰民安岂不是指日可待?”

    朱瞻基急忙上前一步道:“爷爷,大明现在就国泰民安、国富力强呢。”

    少了李如柏的教导,朱瞻基这个马屁显得有些干巴巴的,甚至有些强拍的意味……

    夏元吉面无表情,目光盯着地面。

    朱棣摇了摇头,看向朱瞻基:“乖孙儿,你给爷爷出出主意,到时候土豆和商税一事都能办成的话,爷爷要怎么赏赐那个李如柏?”

    朱瞻基也觉得自己刚刚的马屁拍的有些僵硬了,咳了一声,面色有些尴尬道:“爷爷,如柏兄无意入朝为官,想来官位如柏兄也不会在意,再加上如柏兄生财有道,钱财更是不会在意。”

    似是想到了什么,朱瞻基脸上带着笑意:“以我对如柏兄的了解,爷爷不如赏他一块免死铁券~”

    朱棣听了这话,也有些忍俊不禁,他也想不明白李如柏为何对他惧怕至此。

    ……

    永乐七年四月初一,北平城的御皂坊开业了。

    “哈哈~还御皂坊,连窗户都装不起,笑死我了。”

    围着御皂坊的帷幕刚一落地,人群中就有人指着御皂坊空荡荡的窗户大笑道。

    周围的人定睛一看,好像还真是……啥也没有。

    “听说这御皂坊还是皇家的产业,这皇帝简朴的有点儿过了吧?”

    “不至于吧?窗户又要不了几个钱,再说了,没了窗户招贼怎么办?总不能天天找人看着吧?”

    这时左边的人群传出一阵喧哗。

    “怎么这么晃眼……”

    “哎?你也觉得晃眼?我还以为是昨晚在我家娘们身上太用力,今天有些发虚呢。”

    “我刚也正想说呢,不过咱们可是背对着日头呢,莫非这日头还会拐弯?”

    有人不信邪,跑到隔壁又跑了回来道:“还真奇了怪了,就站在这一片儿晃眼……莫不是真的有啥邪气?”

    旁边有人听了之后身上凉飕飕的:“兄台,这大白天的,你可别吓人。”

    那人见自己被质疑,有些气呼呼的道:“不信你自己去试试去……”

    那人还真的拉上几个人一起依样试了试,然后颤抖着腿道:“莫不是真的有啥子邪气?”

    旁边有人小声道:“这可不敢瞎说,啥子邪气能让陛下的龙气都镇不住?”

    那人缓了缓心神,觉得有些道理……陛下如今可在北平城呢,要是这儿真有啥邪气是陛下的龙气都镇压不住的,恐怕早就有龙虎山的老道来驱邪了……

>>>点击查看《回到明朝去种地》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