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大宋教书匠 > 大宋教书匠目录 > 章节目录 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 大定府攻坚战(一)(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大宋教书匠 章节目录 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 大定府攻坚战(一)(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耶律余睹最终下定了决心,因为不管从那个方面判断,试图打仪坤州的宋军应该不会太强,所以为今之计,只有迅速和大定府外的大宋主力决战,然后在考虑仪坤州。

    当然,解决仪坤州的问题,前提是必须打赢这场决战,一旦决战输了,所有的想法都会失去意义。

    虽然以后还可以考虑调集各地的大军勤王,但那已经证明契丹败了。

    契丹高层这次还算冷静,并没有因为仪坤州被种师中骚扰而采取不理智的做法。

    耶律延禧和众臣经过一番商议,认定,无论如何不能从大定府分兵增援,只能先让仪坤州守军坚持十来天,那时候龙化州的援军便能赶到,那时候两军回合,必定能够将大宋军击败。

    这样以来,种师道的计划也算是有了一定的进展,在大宋主力围困大定府的情况下,契丹不可能不会发救兵,但如果仪坤州收到骚扰,大部分援军已经会因为临潢府的危急而增援仪坤州,这样以来,大定府还是那些人。

    其实和之前相比,大定府原来的驻军因为被张叔夜吃掉了一半,所以这次的大定府决战显然轻松了许多。

    打仗就是这样,目的是为了利益,到底用什么样的手段真的不重要,契丹名为大宋兄弟之国,但契丹什么时候把大宋当作兄长了,他们在要求增加币银的时候,可曾想过兄弟情义?

    当然,历史上还真有对打仗非常讲究仁义道德的,但这样的人只能是个悲剧。

    春秋时期的宋襄公,便是一个有故事的男人。

    公元前638年初冬,宋襄公领兵攻打郑国,郑国请求楚国派兵救援。

    于是,楚将成得臣率兵向宋国国都发起攻击,曲线救郑,宋襄公担心国内有失,只好从郑国撤兵回援国都。

    宋楚两军在泓水狭路相逢,楚军开始争分夺秒渡河,向宋军方向靠近。

    时公子目夷认为这是打败楚军的大好时机,就向宋襄公建议:“楚兵多、我军少,对阵不利我军,现在趁此他们渡河之机发起进攻,胜算很大。”

    岂止是胜算很大,这几乎就是一个必胜局。

    没想到宋襄公居然坚决表示反对:“我们号称仁义之师,怎么能趁人家渡河攻打呢?这是不讲无德啊。”

    公子目夷无语,只能等待。

    不久,楚军过了河,开始在岸边布阵,目夷请示领导:“这下可以进攻了吧?”

    万万没想到,宋襄公居然继续表示反对:“人家还没准备好我们就开打,是很不道德的,等他们列好阵再说。”

    这次目夷都快气得吐血了,但却也无可奈何。

    就这样,在最高指挥官的带领下,一众宋国将士静静地望向对面,眼巴巴地等着比自己更强大的敌人渡过泓水、摆好阵型。

    然而,敌军的价值观似乎跟宋军有点不同,楚军很实在,摆好军阵后,并未在口头上就敌人的善意等待表示感谢,直接送给宋襄公一箭作为“回礼”——宋襄公腿部中了一箭。

    宋军的首脑人物受伤,楚军趁机一冲而上大败宋军。

    本来大有胜算的一场仗,宋军被打得落花流水,众将士不禁埋怨宋襄公不听劝。

    然而,这位瘸着腿拄着拐杖的老兄严肃地对下属提出了批评:“一个有仁德之心的君子,作战时,不会攻击已经受伤的敌人和头发已经斑白的老年人;古人作战,并不靠关塞险阻取胜。寡人的宋国虽然有灭国之险,但是寡人仍然不忍心去攻打没有布好阵的敌人。”

    讲武德听着不错,但实在没有什么用,最后吃亏的只能是自己。

    种师道丝毫没有这样的心里负担,只要能够打败契丹,怎么玩都行。

    在正式进攻大定府之前,种师道先来了一番灵魂攻击,数万封的书信被射入了城中,里面的内容说得很明白,耶律延禧已经决定暂时逃亡秦州,里面还附了耶律延禧逃跑的路线图。

    很快,这些传单出现在了大定府城中的很多地方,耶律余睹一下子觉得很是头大,因为这种事情是无法控制的,如果采取强硬措施,只会被大定府的百姓认为这完全不是谣言,可如果不采取强硬措施,谁知道传着传着又会生出什么幺蛾子来。

    危机之际,只有迅速和大宋主力决战,不然耗得越久,麻烦只会越多。

    只是,耶律余睹真的不想出城和大宋决战,他多次见识了大宋火器的威力,守在城中,多少会有一些依仗,但如果直觉冲出去,完全就像是送人头的。

    最可恶的是,大宋军先下手为强,将大定府的驻军被干掉了不少,这样以来战力大幅度下滑,决战的胜算再次降低。

    不过,耶律余睹也有他的想法,大战一开始直接出城决战显然是不明智的,但等到大宋先用炮轰火饱和攻击一些时间,那时候大宋军或许会有所麻痹,到时候便可以以精锐骑兵进行一番冲击,或许能够将大宋主力撼动。

    两方都在猜度对方的心思,也可以说都在赌,毕竟这一战已经和两国的生死存亡密不可分,谁都不敢大意。


>>>点击查看《大宋教书匠》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