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大宋教书匠 > 大宋教书匠目录 > 章节目录 第一千四百一十七章 不错的计划(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大宋教书匠 章节目录 第一千四百一十七章 不错的计划(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大宋皇城司察子的地位居然有了显著的提升,当时在西夏之时,虽然尉迟恭铭信誓旦旦保证,如果有人想回去,他可以确保让回去的人得到想要的生活,但有些人还是选择了留在国外。

    这些不愿意回去的人,不是因为不相信尉迟恭铭,而是他们不相信大宋的制度,他们觉得大宋不可能真的能够向尉迟恭铭说的那样,尽可能平等地对待他们。

    只是,让他们意想不到的是,选择回去的人真的出现了奇迹,他们有的还留在皇城司,有的选择了从商,有些干脆归隐林泉。

    可不管怎么样,他们的生活似乎还不错。

    当初选择不回来的练十三、石邵元等人,都看到了这个结果。

    只是,他们现在从西夏来到了契丹,还在继续为大宋皇城司服务。

    他们分别选择了自己擅长的领域,石邵元混入了契丹皇宫,秘密关注高层的各种决策。

    而练十三在选择了契丹军中,他更擅长军事情报的刺探。

    当然,现在混入契丹的可不止是他们两人,还有更多的人,以各种原因处在契丹的各个地方,随时为大宋提供情报。

    契丹人向往大宋文化,所以很多时候,宫中朝中的典章制度制定之类,都往往借鉴大宋的做法。

    因为这样的需要,石邵元便能够借此机会进入契丹宫中。

    至于他的身份之类,大宋皇城司随便可以炮制出来,契丹皇城司就算调查他的祖宗十八代,也不会有什么结果。

    契丹人要守城,也得依靠大宋人,因为他们更擅长野战,而对城池的防御,他们只能依赖大宋人。

    正因为这个原因,练十三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一名契丹城防专家。

    此时,他便在大定府,耶律延禧对他也是非常器重。

    不过耶律延禧不知道的是,大定府当时派出了援军,练十三则把这个消息迅速透露了出去,所以张叔夜才能准确地在最短的时间将援军打垮。

    这次的谋划进行得无声无息,耶律延禧毫无察觉,但对于练十三来说,他其实冒了极大的风险。

    当然,为了保密,也为了察子们的安全,张叔夜只是接到了情报,但却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来的,他的任务便是相机采取相应的手段。

    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个情报非常准确。

    契丹人不是傻子,耶律余睹也是个非常精明的人,不可能让大宋军队轻易抓住漏洞,但这次他是真的失算了。

    可惜的是,至今为止,他依然不知道,最大的危险就在自己的身边。

    “大帅,事已至此,需要早做决定。”

    耶律余睹虽然在抵抗大宋上没有什么功劳,但还是被加封为平南大元帅,此时他正在气头上,没有人敢上前说什么。

    大定府精锐损失了不少,所以统兵将领也矮了一大截,根本不敢对耶律余睹指手画脚,反倒是练十三这个守城专家说话变得百无禁忌。

    “练兄弟,你是大宋人,你对这件事情是怎么看的?”

    耶律余睹之前和练十三并不熟悉,但在坐镇大定府的这些天中,他见识到了练十三出色的防守部署,在他看来,契丹人可没有这个本事。

    只可惜的是,他是个宋人,否则完全可以推举他进入朝中当官。

    “大帅,你也知道,我更擅长的是构筑防御工事,对于战争形势的判断,其实并不擅长,万一说错了话,反倒会影响到大帅的思路,还是不乱说的好。”

    这一番话说得很是巧妙,耶律余睹自然听出了他的意思,练十三显然有他的看法,但却不方便说,毕竟帅帐中有好多老资格的将军,他显然有些人微言轻。

    可耶律余睹就是想听听他的想法,因为其他将军或许有好的见解和想法,但那是作为契丹人的想法,让宋人判断宋人,或许会更准确。

    “无妨,都到了这个地步,还有什么忌讳的,只要守住了大定府,本帅一定会在陛下面前提及练兄弟的功劳。”

    “大帅既然如此说,那我就献丑了。我以为,宋国虽兵临仪坤州,但千里行军,人数必定不会太多,其实不足为虑,他们之所以这么做,就是想让大帅乱了阵脚,然后分兵支援。这样以来,大宋或许便会猛攻大定府,最后首尾不能兼顾……”

    练十三说到这里,停了下来,有些话不能说得太清楚,毕竟他是个宋人,就算耶律余睹再怎么信任,那也不能改变他的民族和身份。

    “在这大帐之中,恐怕只有练兄弟会说出这番话来,的确不错,大宋或许就是这样的目的,本帅其实也是这么想的,但问题在于,陛下是不会这么想的,我们无法让陛下安心。”

    虽然耶律延禧的诏令此时还没有送达,但耶律余睹心里明白,耶律延禧可不会冒险的,如果他会冒险,他就不是辽国皇帝了。

    “的确如此,为今之计,如果不分兵增援仪坤州,那便应该立刻和大宋主力决战,等到击溃了大宋主力,仪坤州之危自然会随之解决。”

    练十三之前说了一句
>>>点击查看《大宋教书匠》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