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大宋教书匠 > 大宋教书匠目录 > 章节目录 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 宝地(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大宋教书匠 章节目录 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 宝地(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大宋的夏天过去了,这个秋天全国大部分地方都迎来了大丰收。

    就算是北方有些干旱地带,同样一片喜悦。

    高产作物的大量种植,虽然风调雨顺会更好,但就算干旱,同样会有收获,不至于像其它作物过于依赖老天爷的恩赐。

    当然,这主要指的是马铃薯和甘薯,这两种作物自从来到大宋,就被充满智慧的劳动人民发明了各种各样的保存方法和吃法。

    最妥善的做法,就是将多余的磨成粉,然后做成类似后世粉条的东西,这本来只是钟粟为了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偶热做了一次,可没想到很快得到了传播。

    不是因为猪肉炖粉条好吃,大宋人民就算过得不错,那也不至于可以顿顿猪肉炖粉条,其实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这样做非常易于保存。

    人们发现,做成粉条的马铃薯和甘薯,只要不受潮或者被虫子盯上,几乎可以长期保存不变质。

    尤其是在温度偏低的北方,家中只要保存上几十上百捆的粉条,那就完全不担心会饿肚子。

    就算外面大雪纷飞,随便烧烤一锅水,然后放一把粉条进去,然后随便放一些辣椒、麻油之类的调味品,完全可以当作汤饼来吃。

    如果家中情况好一些,往里面再加入一些蔬菜甚至干肉,那味道就更好了。

    其实说来说去,这些做法都是钟粟带给大宋的。

    他尝试做酸辣粉,然后产生了类似把粉条当作汤饼的吃法,他做猪肉炖粉条,同样出现了简洁版的做法。

    对于脱离饥饿线不算太远的大宋百姓来说,能在青黄不接的时候吃到这样的东西,那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了。

    除了温饱问题被大体解决,粉条同样也是非常好的军粮,同样因为粉条易于保存便于运输,吃起来很是方便。

    钟粟经过一番尝试,总算尝试制出的一种固体调料。

    其实说起了也简单,就是将辣椒、花椒、干菜等各种食料和调味品经过一番加工,最后变成块状,在将粉条煮透的时候,根据自己的口味将这些固体调配品根据自己的口味丢进去一些,然后便可以吃了。

    钟粟来自后世,因为是单身狗的关系,什么螺蛳粉、酸辣粉、方便面之类经常吃,所以发明这种方便粉条完全不用花过多的心思。

    这种东西同样可以成为军中标配,平时未必需要吃,但在行军打仗之时,没到一地,随便升起篝火,用行军锅一煮就能吃,实在是非常便利,同时还可以配上金华火腿。

    这样以来,不但解决了热量的问题,料中还有一定的蔬菜粉,如果再加上一点干菜,还可以勉强确保维生素的供应。

    在军中可以成为标配,在民间就更好办了,只要进行一番宣传,告诉大宋百姓,大宋将士都喜欢吃这个,一定会带动百姓喜欢上这种方便粉条。

    钟粟觉得,除了可以在几处酒楼中投放外,还需要专门开起几家工坊,专门出售方便粉条,包装虽然做不到后世那么花哨,但也可以进行一些尝试。

    有了思路就好,交给下面的人去做就行了。

    这一年随着秋天的结束,除了原来的地方,河西、河套地区等很多地方都陆续传来了马铃薯和甘薯获得大丰收的消息。

    不管是原来的汉人,还是西夏人,都明显意识到,跟着大宋人的脚部不但能解决吃喝问题,甚至还可以赚钱,把日子过得更加有滋有味。

    这也是钟粟的目的,当初李乾宗投降后,在一些幕后力量的煽动之下,西夏人也想过翻天,但因为这些大宋早有谋划,在收复一地之后,就会派来得力官吏进行治理,而这治理的中心就是让大家都有饭吃。

    既然都有饭吃了,谁还会撑着肚子去造反,造反的都是饿着肚子的人。

    所以西夏领土的接受上,基本没有出现什么大的乱子,现在又经过一番庄稼大丰收的演示,那些有造反心思的人只会越来越少,最终绝迹。

    粮食作物解决了吃饭问题,大宋商贾贸易的繁荣,又解决了大家的致富问题。

    当那些还残存着某种心思的西夏人,看到移民而来的大宋人,将各种物资卖给西域商人,然后带着亮锃锃的铜钱回家的时候,他们也心动了。

    心动了也来得及,大宋朝廷还是把他们当人看的,只要用勤劳的双手去做事,他们同样有资格赚钱。

    现在不光是河西和河套地区的那些大州府,其余相对有些偏僻的地方,同样活跃着来自各国的商人。

    虽然都是来自西域各国的,但他们也是有大有小,不见得人人都开的跨国公司。

    搞商贾必定存在竞争,有些人在西凉府之类的大州府吃不开,他们便会深入到那些小县,虽然利润薄一些,但同样能赚钱。

    而当地有些人也开始尝试走出去,虽然往西到底是个什么样子,谁也不知道,但有大宋作为保障,背靠一个强大的国家,心里便有一份不知从何而来的自信。

    能够形成这种繁盛的商业贸易活动,还和发达的交通体系密不可分
>>>点击查看《大宋教书匠》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