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大宋教书匠 > 大宋教书匠目录 > 章节目录 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打死都不能承认(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大宋教书匠 章节目录 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打死都不能承认(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钟粟猛地看到眼前的一张大床,知道此时再不反抗,今晚这些狐狸精被把自己榨干不可。

    他立刻稍稍用力,才勉强摆脱了几人的纠缠。

    几名女子看到钟粟执意要甩开他们,居然齐刷刷地跪在地上。

    “钟候,我们真的就让你如此瞧不上吗?”

    几个女子本来还是一副嘤嘤怪的模样,此时一下子梨花带雨,一副伤心欲绝的样子。

    钟粟最看不得这个了,当然他曾经在苏婉婉的眼睛里看到过这样的绝望,真不是能装出来的。

    “不,当然不是这样的,几位先请起来,有话好好说。”

    钟粟一个个地去扶,但这几个女子显然早有准备,身上的衣物非常单薄,几乎呈现半透明状态,某些关键部位更是若隐若现,钟粟不由得感觉眼红耳热,都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去扶。

    “侯爷,请你可怜可怜我们几个吧,官家下了严令,如果不伺候好侯爷,我们就会被带进冷宫的。”

    几个女子刚才还热情似火的样子,现在泪眼婆娑。

    如果有这样的演技,钟粟只能说就算每人办法一个小金人都有些亏待。

    很显然,她们并没有撒谎。

    其实别说是在大宋了,就算在其他朝代,皇帝把自己的妃子赏给臣子,这样的事情不是没有,有些甚至还会成为一段佳话。

    “灭烛绝缨”就是一个很典型的皇帝把妃子送给大臣的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一天楚庄王宴请百官,天黑以后,君臣仍然意犹未尽,然后楚庄王就命人点上蜡烛,还让自己的两位宠妃许姬和麦姬轮流向大臣们敬酒。

    忽然,一阵大风刮来,吹灭了所有蜡烛,结果有一位大臣乘黑伸出了咸猪手,调戏美貌的许姬,没想到许姬一抬手折断了他头上的缨带。

    许姬回到楚庄王面前告状,说自己没摸了,并让楚王点亮蜡烛后查看众人的帽缨,以便找出刚才无礼之人。

    楚庄王听完,却传令不要点燃蜡烛,而是大声说:“寡人今日设宴,与诸位务要尽欢而散。现请诸位都去掉帽缨,以便更加尽兴饮酒。”

    听楚庄王这样说,大家都把帽缨取下,这才点上蜡烛,君臣尽兴而散。

    席散回宫,许姬怪楚庄王不给她出气,楚庄王说:“此次君臣宴饮,旨在狂欢尽兴,融洽君臣关系。酒后失态乃人之常情,若要究其责任,加以责罚,岂不大杀风景?”

    许姬这才明白楚庄王的用意,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绝缨宴”。

    三年后,楚庄王伐晋,一名战将主动率领部下先行开路。

    这员战将所到之处拼力死战,大败敌军。

    战后楚庄王论功行赏,才知其名叫唐狡,他表示不要赏赐,坦率承认三年前宴会上无礼之人就是自己,今日此举全为报三年前不究之恩。

    现在,赵佶要把自己的四名妃子赏给钟粟免费享用,这其实也不是多么大惊小怪的事情。

    只是,大宋历史上的皇帝普遍不是那么大肆扩充后宫,宫妃的数量并不多,赵佶这小子大小聪明,而且喜欢开车,自然和大宋的其他皇帝不一样,他一登基,不久充实了大量美女进宫。

    但数量足够多的时候,赵佶就算是铁打的,他也无法做到雨露均沾。

    这种情况下,他一高兴,干脆让这四名宫妃直接去服侍钟粟。

    在他看来,好基友就应该这么做,区区四个女子,送给钟粟也不打紧的。

    现在钟粟遇到了一个大难题,他如果逃了,这几个女子恐怕真会被赵佶惩罚的。

    不过,这几个女子显然冰雪聪明,她们一看钟粟的神色,便已经猜到了几分。

    四个人互相交流了一些眼神,突然直起身子,两名女子抓住他的胳膊,另外两名直接抱起他的两条腿,然后就丢在了大床上。

    紧接着,钟粟很快就被四女扒了个精光,猝不及防之下,钟粟内心大叫,完了完了。

    第二天早上,钟粟匆匆穿好了衣服,然后打开门就要离开,突然觉得想到了什么,他又拿起案几上的酒猛灌了几口,然后往外走了几步,可觉得自己浑身乏力脚步虚浮。

    “侯爷,还早着呢,再睡一会儿嘛。”

    身后突然传来了一女子的声音,钟粟不知从哪里来的力量,腰不酸了,腿也不软了。

    他快速奔出,然后一把抓住一名内侍,问清了道路,然后跌跌撞撞地冲出了宫门。

    只是然他没想到的是,路贲居然等在宫门外面。

    “你在这里等了一晚上?”

    钟粟心中疑惑,连忙问道。

    “自然没有,宫中内侍说你和陛下吃酒醉倒了,就在宫中歇息,便把我打法回去了,我这也是刚刚来的。”

    看到路贲一脸平静,钟粟才稍稍放心。

    老赵还是够义气,给自己办好事,还不忘找个借口。

    不对,什么好事,这分明就是吭自己。

    想想前一天晚上,他发现这四个
>>>点击查看《大宋教书匠》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