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大宋教书匠 > 大宋教书匠目录 > 章节目录 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粉条制造(一)(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大宋教书匠 章节目录 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粉条制造(一)(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大宋已经是世界第一经济体了,但这远远不够,别的方面都不错,就是太不能打了。

    也不是不能打,而是统治者不敢打也不想打不会打,对自己的实力不能正确评估,所以才酿成了原来历史线上的悲剧。

    现在,工业、农业、商贸的发展,都出现了更强劲的发展势头。

    大宋原来的地方,商贾贸易之类根本不需要做什么,钟粟明白有一个成语叫做“萧规曹随”。

    大宋人的经济头脑绝对足够,他之前在史书上读过,现在也亲眼见到了。

    所以,只需搞好高产作物就足够了,有了高产作物,必定还可以带动其他产业的繁荣。

    至于原来西夏的地方,不但要全力推进高产作物,更重要的是要将已经几乎消亡的丝绸之路重新搞起来。

    朝中一开始有人担心,西夏之地的百姓已经处在半农耕半游牧的状态,如果继续推行高产作物,恐怕会挤占原来的土地。

    本来这个想法还是很有道理的,但他们却对这片土地和高产作物缺少了解。

    几种高产作物中,马铃薯是绝对的耐旱耐寒植物,而且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对土质的要求不是太高。

    据说有人尝试过,在沙漠中都能够种出马铃薯来。

    各方面条件差一些,最多也就是产量低一些,但完全能够生长。

    其实当初米图乌斯从南北带来的土豆种子,已经经过了简单的驯化,只是看个头,和后世的差距真的很大。

    现在汴京大学农学院又经过一番努力,陈旉几乎使出了浑身解数,马铃薯终于出现了拳头大小的个头。

    在钟粟看来,这么大依然太小,如果能再大一些就好了,不过在大宋人看来,这个头简直就是巨无霸一般的存在。

    大宋还有为数不少的百姓还是一日两餐,但能量显然不足。

    如此一来,两餐之间,虽然吃上一两个马铃薯或者甘薯,一下子就有精神多了。

    钟粟更清楚,这样的日子很快就要结束了,这一年大宋要以最大限度地普及高产作物的种植,到了秋收的时候,那是的马铃薯、甘薯和玉米恐怕要丰收成灾了。

    但是他一点儿也不怕,他已经在利用工坊悄悄打造能够加工粉条的设备。

    完全搞垄断本来也不现实,钟粟也不想这么干,钱是大家赚的。

    但如果他先发明出一套粉条制作设备,到时候不但可以加工粉条,还可以卖设备。

    为此,他已经在惠州的工坊和汴京的工坊同时开始试验,反正粉条的制作没有太大的难度,只是大宋这个时代不可能有电力,设备的加工效率胡会低一些。

    不过大宋没有电力,但人工成本非常低,只要用足够的人去堆,产量绝对很可观。

    在大宋这个时代,钟粟如果仅仅是过平民的生活,其实可以过得非常滋润,但这完全不可能。

    来自未来的人,只要不是弱智,无论如何会去尝试做一些事情。

    不管是吃穿住性,享受过后世各种便利后,虽然回到的不是石器时代,但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方便。

    这样一来,是个人都有些难以忍受。

    就先从吃说起吧,大宋时代和之前,几乎都是水煮菜,经常过着撸串深夜放毒的日子,一下子每天面对无比寡淡的菜蔬,不吃吐才怪。

    至于其他的吃食,没有辣椒也是个巨大的硬伤,茱萸那东西真的不怎么样。

    至于穿衣服,后世的衣服可是各种材质各种舒适,而这个时代的选择真的有些单一。

    至于住和行就更夸张了,后世的各种讲究,仅仅装修之类,就能做到死。

    出门各种车辆的选择,有时候甚至可以让人有选择困难症,选择骑自行车,似乎低碳环保,还能够锻炼身体,但却太累。

    如果选择开车,可能会面临堵车,还不如骑自行车。

    至于步行,反倒成了悠闲的代表。

    可大宋最快的只能是骑马,舒适度真的不怎么样,当然,退而求其次可以乘坐马车。

    正因为这个原因,所以钟粟才搞出了带减震功能的马车。

    其实,如果真正说起来,吃才是关键。

    每个人都有一个吃货的梦想,只是有些人会刻意去注意去节制。

    茫茫大汴京,钟粟早就发现,吃食店和酒楼之类是最多的,就算是摆小摊的,也有很多不知名的小吃食。

    所以,他现在又想到吃了。

    之前他就尝试过酸菜肉片,但没有了粉条,总觉得缺少了灵魂。

    为大宋人民增加一样选择,既满足了口福,同时还是一个不错的商机。

    其实,粉条这种东西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钟粟本来真的不知道,幸好在穿越之前,他也算是个喜欢刷手机的。

    曾经有一次,他看到了李子柒做粉条的视频,这一幕让他记住了。

    关于红薯粉条,就不得不提到山东邹城这个地方,据说这里是红薯粉条
>>>点击查看《大宋教书匠》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