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大宋教书匠 > 大宋教书匠目录 > 章节目录 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 未来可期(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大宋教书匠 章节目录 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 未来可期(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决胜战车这种武器,其实在春秋战国只是就已经有了雏形,只是攻击防御各方面都比较一般,限于落后的生产力,各国的保有量其实不算太多。

    据《司马法》等古籍所讲,古时候兵车一乘,有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

    打仗时,甲士三人立于车上,一人居中驾车,二人左右执兵器以战,步卒随车前进。

    这样看来古时候以一个车为作战单位的作战人员大致有七十六人。

    那么“千乘之国”,就是有兵力,七万六千人;“万乘之国”就是有兵力,七十六万人。

    事实上,这个只是理论意义上的,根据那时候的工业化水平,人数或许可以凑一凑,但战车的数量很难达到。

    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所谓十万大军二十万大军之类的表述,又是往往会把后勤人员等非战斗人员计算在内,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再加一些数字。

    至于一场战争所谓的百万大军,可能性实在很小。

    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夏商周还有特殊战争,动员范围相当大,如牧野之战,不仅倾巢而出,且联合十余个外族诸侯。

    周人一方的军力总数达战车四千乘、甲士四万五千人、虎贲三千人。按照《司马法》,这个车兵比例是合理的,即“一乘出一辆战车、十个甲士”,车兵比约一比十。

    所以,牧野之战中,周人总共出动了约四十五万人。规模可谓相当大了,战果也非常惊人,《逸周书·世俘解》说道,灭殷之诸侯国九十九个(后来又扩大到六百多个),俘虏了殷人军队十万、人口三十万。

    这场战役的绝对主力,周人著名的“西六师”,后来在幽王时期在围攻西申国时,被戎人联合打败,估计全军覆没,当时应该有千乘规模了。

    此后周桓王又召集东部诸侯讨伐郑国,发动了“繻葛之战”,规模估计也不小。

    到了春秋后期,晋国、楚国都达到了四千乘战车的实力,与牧野之战的周人联军相当了。

    当然,更多的时候,尤其是到了后来,“号称”成为了一种正常操作,往往和实际数据相差很大。

    三国赤壁之战,按照历史学家的考证,曹操最多也就二十多万军士,但却号称八十三万,这其实和春秋战国时期“千乘之国”、“万乘之国”的说法类似。

    不过现在钟粟在宗泽思路基础上提出的这种方案,结合了战斗力和成本因素。

    不管从哪个角度考虑,决胜战车的战力,必定远远大于春秋战国之时的战车。

    所以,一场战争或许有个几百辆就已经足够,一次野战冲锋,同时有二三十辆杀过去,那气势和威力也绝对不容小觑。

    除了威力的原因,还在于大宋目前的作战,并不单纯依赖决胜战车,毕竟还有其他杀伤力更大的武器。

    钟粟觉得,或许战车会称为最后的辉煌,只要大宋将火器的研发不断坚持下去,战车最终会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或许,过个一百多年,大宋的工业水准继续提高,那是就不是战车,坦克的雏形都有出现的可能。

    这些事想了也是白想,拿下幽云十六州,或许顺手把契丹打残,钟粟就满足了,大宋不是后来嗜杀成性的蒙古人,实在没必要继续东征西讨。

    再说,有些历史使命得留给下一代人,一次把所有的事情做完,后人反倒会有倦怠心里,这可不是一个好事情。

    从兵工学院出来的时候,王元道和贺松风已经在等着他,钟粟已经猜到,两人显然是要对他说招生的事情。

    几大学院被掏空后,很快便迎来了新一波的学子。

    西夏是怎么败的,明眼人已经看出来了端倪,宏观层面当然是大宋朝廷指挥调度运筹帷幄的结果,但以往的战争难道大宋朝廷就没有运筹吗,为什么或者失败或者虎头蛇尾,当然是有原因的。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大宋已经弥补了缺少战马的劣势,找到了对付蛮夷骑兵的办法。

    这些办法无一例外都出自一家叫做汴京大学的书院,这家书院居然还能研发各种兵器,然后支援战争。

    当然,科举一途上,汴京大学的成绩同样耀眼,虽然过去已经八年了,但当时超高的录取率让大宋学子们一直念念不忘。

    随着大宋将军们被重重封赏,对武人的鄙视已经有了实质性的改观,文可安邦武可定国已经是大宋人心目中的共识。

    进了汴京大学,考取科举虽不能说包过,但似乎颇有保障,除此之外还可以建功立业。

    很多人更是看到了,汴京大学大量学成的学子,在收回西夏的土地之后,几乎潮水一般地向着边地用去,他们中的有些人,会称为某一领域的大匠,有些或许会称为腰缠万贯的商贾,有些甚至可能会获得同进士出身的殊荣。

    虽然现在还没有明显的征兆,但未来可期。

    所以,现在赶紧进入汴京大学,绝对是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等再过个三五年,红利恐怕已经收割得所剩无几。

    别说是一般的
>>>点击查看《大宋教书匠》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