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大宋教书匠 > 大宋教书匠目录 > 章节目录 第一千二百零九章 男儿之志(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大宋教书匠 章节目录 第一千二百零九章 男儿之志(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尉迟酒楼。

    “西北苦寒,加之时局不稳,两位此去可要心中有数。”

    钟粟看着眼前的叶梦得和李纲,两人在原来的历史线上本来就走到了大宋高层,但由于种种际遇,始终没有尽展才能。

    叶梦得登进士第之后,先去了基层,在干丹徒尉的时间里,对大宋的民生疾苦多有了解,后来进入了翰林院。

    他历任历任翰林学士、户部尚书、江东安抚大使等官职。

    后世对其评价大多认为叶梦得依附蔡京,参与了定元佑党籍碑并且在南宋初期对金抱求和态度,其实并不准确。

    叶梦得是否做过有损名节、迫害忠贤甚至偷安求荣的行为已很难查证,但叶梦得也绝非完全依附蔡京辈的“奸臣”,他有自己的正直人格。

    蔡京复相后“向所立法度已罢者复行”,而叶梦得已发觉了新旧党争和相互倾轧对北宋政局的危害,因而积极向宋徽宗进言,阐述自己的意见,表明法度的废立应以是否利于国家为标准,而不应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

    大观二年,蔡京“欲以童贯宣抚陕西,取青唐”,叶梦得对此强烈反对,并进谏蔡京使其面有愧色。

    南渡之后,南宋朝廷偏安一隅,一意向金国求和,放弃了大片国土。作为一位爱国主义叶梦得,叶梦得对此写下一首《水调歌头》,全词洋溢着浓厚的爱国主义感情,笔调悲壮,塑造了一位“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爱国太守形象。

    钟粟觉得,仅凭这首词,就可以看出他绝非贪生怕死之辈,显然是一个有着爱国情怀的人。

    李纲的情况又有所不同,他是在政和二年登进士第的,真正算起来,他现在还不足二十岁。

    李纲人生的高光时刻,自然是东京保卫战。

    但钟粟却注意到了一点,政和五年,李纲官至监察御史兼权殿中侍御史,但却因议论朝政过失,被罢去谏官职事,改任部员外郎,迁起居郎。

    其实当时李纲已经认识到了大宋的种种问题,可惜当时的大宋朝廷完全把持在一帮佞臣的手中,赵佶更是致力于发展大宋足球事业,醉心于园林艺术不能自拔,哪有心情听李纲说大宋的问题。

    宣和元年,京师大水,李纲上疏要求朝廷注意内忧外患问题,被宋徽宗赵佶认为议论不合时宜,谪监南剑州沙县税务。

    所谓忠言逆耳就是这个结果,不过赵佶不是傻子,虽然贬谪李纲,但也看到了李纲的能力,所以在朝廷岌岌可危之时,他再次走到了前台。

    不得不说,李纲的运气真的不怎么样,宋钦宗赵桓的反反复复让他时而受到重用,时而远离权力中心。

    从种种迹象来看,李纲其实是个全才,完全就是那种“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的人物,这样的人,钟粟不想让他埋没,那就先从河西开始。

    “钟侯为大宋殚精竭虑,我等不及万一,我等只当以楷模待之。”

    叶梦得先开口了。

    “叶贤弟这话见外了。”

    “失言失言,钟兄教训的是,某到了西凉府,朝中还望钟兄鼎力支持。”

    叶梦得显然已经有了思想准备,钟粟点了点头。

    “先生,伯纪得先生栽培,得以东华门唱名,现今又蒙先生推举担此重任。

    学生定不辜负先生大恩,尽心辅佐叶先生。”

    李纲知道事关重大,言语之中无比郑重。

    “好,钟某对两位其实很是羡慕,‘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这才是真正的男儿之志。

    不说这些了,才都要凉了,趁现在还没走,把汴京的美食赶紧吃个遍,到了西凉府,一切都要靠自己,想要吃到这不绿油油的蔬菜可不容易。”

    钟粟说着,给两人把酒满上,然后拿起了筷子。

    ……

    钟粟和叶梦得、李纲喝完酒的第二天,枢密院便已经接到了种师中的战报,西凉城已经被拿下。

    种师中也没有想到,拿下西凉府还是比他想的简单了许多。

    当西夏军进行了一番最为疯狂的冲锋,然后丢下了无数尸体后居然向西突围而去。

    种师中明白了,这些人其实已经算是弃城而逃了,他立刻下令攻城,果然没有遇到多强烈的抵抗。

    进入城中后,眼前的景象令种师中非常震惊,原来全城百姓的粮食几乎被西夏守军盘剥一空,大宋军还没怎么进攻,百姓已经快被逼反了。

    西凉城在西夏虽然比不上兴庆府这些地方,但也算是一处通衢之地,不过在战前,绝大多数各国的商贾已经嗅到了火药味跑了,老百姓当然没法跑,只能留下了。

    至于那些西夏土豪,他们不是不想跑,但战时管制,他们被迫留下了。

    到了最后这一两天,城内算是乱了,便发生了出城突围的情况,部分西夏土豪也趁着混乱逃跑了。

    看到这样的情景,他立刻贴出安民告示,发布了接管西凉府的第一道政令。

    现在留在城中的,除了绝大
>>>点击查看《大宋教书匠》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