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大宋教书匠 > 大宋教书匠目录 > 章节目录 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首届大宋官话辩论赛(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大宋教书匠 章节目录 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首届大宋官话辩论赛(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大庆殿。

    中间最显眼的地方,悬挂这一个大大的“辩”字,上方写着一行标语“首届大宋官话辩论赛”。

    “辩”字下方的主位上,赵佶端坐于其上,赵佶的对面,左右两侧,分布着两排座位,是辩论赛正反两方的位置。

    而评委席则设置在了赵佶的对面,为了公平,评委七人外加钟粟这个不好判定的跨界人士。

    钟粟其实并不能加入评委席,只是因为辩论赛这种事情,其他人都没有什么经验,所以他还是参加了。

    只是,他主动放弃了打分资格,也是为了规避偏袒的嫌疑。

    如此的安排,也算符合大宋的习惯,当然和后世的大专辩论赛的格局类似。

    对于辩论赛的规则,参赛人员和评委,包括赵佶,其实都已经非常熟悉。

    一开始钟粟将规则说出来的时候,大家听得云里雾里,可等到慢慢熟悉后,才发现这个规则真的相当公平,几乎不存在什么需要完善的地方。

    不过也有一个小问题,那便是计时,钟粟只好退而求其次,在计时香上标记上了刻度,而且一面陪了六名计时官,还有两名监督官。

    至于提示音,则以一面小锣代替。

    为了体现判罚的公平性,参与辩论的官员最大五品,这也是为了让裁判不至于有太多的想法。

    品级不高,不代表水平不行,辩论这种事情,思维敏捷口才好是两大必备条件,比如像章惇,明显性子急了些,便不适合辩论。

    这些人在上场之前,其实已经私下悄悄进行过多次的模拟辩论,钟粟还给邀请观摩过,虽然说辩论的目的是为了辨明翰林学士是否能够兼任书院先生,但同时也是一场活动,多少有些观赏性。

    洪六自然当起了这次辩论赛的主持人,他看了看赵佶,赵佶点了点头,然后又看了看评委席,钟粟代表评委也点了点头,洪六宣布辩论赛开始。

    “请正方一辩发言,时间为五分之一刻,时间将到会鸣金示意。”

    洪六心情激动地宣布着。

    ……

    辩论会一开始,倒没有什么奇怪的,各方陈述观点还算正常,可是到了后来的自由辩论阶段,钟粟几乎要抓狂了。

    他发现,原来在观摩指导的时候,毕竟不是实战,这些人其实并没有火力全开。

    可到了实战阶段,这些人一下子疯狂地引经据典,好多说法别说内容没听过,就连从哪本书引用的都不知道。

    但他是汴京大学的山长,又是这辩论会的评委之一,只能耐着性子硬忍着。

    总算等到了最后的四辩总结陈词阶段,大家又开始恢复了说人话模式,钟粟觉得一下子舒服了很多。

    随着主评赵佶出场,大家开始猜测,到底是正方获胜还是反方获胜,这对往后的翰林学士的兼任先生一事可是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如果让旁观者评判一番结果,仅仅从辩论的角度来看,真不好说是谁获胜了。

    古人的雄辩能力,真的大大出乎了钟粟的意料,也让从没见过辩论的观众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思想交锋。

    在兴奋之余,大家开始把目光聚集在了赵佶的身上,不知道这位到到大宋皇帝陛下会如何评判这场辩论。

    “列位卿家,朕知道你们在等,等朕对这场辩论赛进行评判。

    其实一开始,朕也是这么想的,但后来,朕的想法变了。

    这样吧,朕先问问列位,钟卿家觉得这场辩论如何?”

    赵佶的这番话倒是大大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本来还以为随口点评几句,然后便要让评委汇总打分情况然后宣布结果,现在看来,这辩论赛里的水还有点深。

    “官家,老臣以为精彩绝伦,老臣活了一大把岁数,从未经历如此场景,甚至都有些心痒难耐。”

    朝议时的吵架其实也是一种辩论,只是两者还是有很大的区别。

    朝议没有什么规则,有时候真吵起来也很正常,但这辩论赛却基本容不得逾越规则,如果出现跑题说漏类的情况,便会被地方抓住把柄。

    可是,这种带着镣铐跳出的舞蹈反而非常精彩。

    “是吗,章相如果觉得有意思,咱们往后可以多举办几场,让章相也过一把瘾。”

    赵佶也很随和地说道。

    “不不不,谁说口说无凭,未必代表有治国之才,但如果不能说出个一二,那多半是庸才无疑了。”

    参赛的比较都是五品一下的官员,年龄都不大,章惇其实更是看到了这些人的才能,这样的效果,甚至比金殿对策还要有意思,而且更加真实。

    赵佶当然听明白了,他其实也考虑到了这些,没想到一场辩论赛,居然给他带来了不少惊喜。

    本来这些人的名字他一个都不知道,但看了他们的表现,赵佶便开始留意了。

    或许都可以让先进入翰林院,然后试试,量才度能后重新授官。

    “老臣也觉得,今天才真正明白后生可畏四
>>>点击查看《大宋教书匠》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