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大宋教书匠 > 大宋教书匠目录 > 章节目录 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君臣之道(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大宋教书匠 章节目录 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君臣之道(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霰弹铳?”

    赵佶玩味着这个奇怪的名字,再回头看看那些木质人偶上面千疮百孔的样子,他觉得自己似乎明白了。

    君臣几人沉默了一会儿,章楶却想到了一些不可描述的情况。

    “没良心炮”之类的武器,比较体积庞大,想要消无声息地携带,难度太大,而且如果要进行使用,装填火药之类也比较麻烦。

    可这“霰弹铳”便不同了,随身可以携带,而且可以远距离射击。

    章楶身为老臣,他想问题便会复杂一些,万一这项技术被不该获得的人获得,或者生产出来的“霰弹铳”成品被某些心怀叵测的人利用,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这里最坏的情况,自然是有人拿来对付大宋高层,甚至是针对赵佶。

    “霰弹铳”和以往所有的武器相比,有着防不胜防的威力和遍历,显然已经是更高一个档次的东西。

    箭弩虽然说也算是远程攻击武器,但显然有比不上“霰弹铳”的地方,新的武器产生了新的机遇和危机,章楶想得足够长远。

    他说得很委婉,大体的意思就是,火枪很危险,使用需谨慎。

    只是,这种话不方便明说,属于只可意会的那种。

    赵佶当然听明白了,但他却不好说什么。

    “官家,火枪的研发已经有了眉目,然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调试,等到一切完备,还是交给火器监大批量生产吧?”

    钟粟也不好多说,但此时却是表明态度的时候。

    兵工学院一直肩负着研发的工作,决胜战车之类武器研发成型,生产的权力便马上毫无保留地交给了军器监,军器监在八作司之外,另设有广备攻城作,共分二十一作,专门制造攻城武器,由东、西广备四指挥承担。

    只是目前这“霰弹铳”只有这些样品,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否则炸膛之类的危险,会造成严重的伤害。

    章楶想到说出来,绝对是一件好事情。

    君臣直接,信任归信任,但又不得不有所防备,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

    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君臣之道就是这样的。

    就算是私下以兄弟想称的赵佶,那也得掌握必要的分寸。

    “官家,钟侯说得不错,大规模生产这火器,交由火器监的确合适一些。”

    章楶发现钟粟已经心领神会,很是欣慰,这样以来,不管赵佶说什么,火枪的事情便算是定下了。

    钟粟其实最讨厌这种事情,试探来试探去的,如果不是赵佶在原来的历史线上,将一个好好的大宋玩坏搞成一个烂摊子,他才不会在意。

    本来他来到这个世上,就算北宋被打烂了,他还可以随着朝廷南渡,南宋被打烂了,漂洋过海又能如何?

    开始一想到那些涌现出了的英雄人物,明明各个都有力挽狂澜的本事,却一个个地屈死在历史的烟尘中,就算没屈死的,也生活得极其郁闷。

    可是他现在的强势介入,已经将导致整个烂摊子的各种诱因全部扼杀,而且效果出奇地好。

    那些顽固的文人集团不是说不存在了,但他们显然已经被大宋的迅疾发展给搞蒙了,就算想说些什么,但有不知道从何说起。

    现在的大宋不好吗?非要搞党政,玩分裂吗?

    很多缺粮之类莫名其妙的问题都被解决了,而且解决得很难挑出毛病来,西北战事虽说并没有正式打响,但比较敏锐的人已经感觉到了,大宋高层,或者说赵佶已经下定决心,必须拿下西夏侵占的土地,拿下幽云十六州,补会大宋的金瓯一缺。

    这样做,谁又能说出什么来?

    只要有了先进的武器,大宋军士的伤亡会大幅减少,种师道已经初步证明了这一点,所以想说赵佶穷兵黩武,也很难找到一个明确的理由。

    别说目前曾布章惇这些高层人物了,恐怕郑爽听了也会说好。

    “两位赤胆为国,真深感欣慰。”

    赵佶一时也不知道该说什么,钟粟看到了他写在脸上的感动。

    ****************

    大宋的天气越来越冷,但却挡不住工业发展的澎湃热情。

    春夏秋需要农忙耕作,到了冬天,既然能赚几个钱,谁不会愿意?

    随着各地的不断提倡,采挖煤炭铁石,进入大宋工坊做工,都成了非常热门的职业。

    军器监要大规模制造军器,当然需要大量的原材料,这些开采工作,自然需要大量的民夫。

    可军器制造所需的原料是有选择的,那些不是太合格的,自然可以打制成农具、建筑用具等,所以也在带动其他产业的繁荣。

    本来如此大规模地搞制造,成本也会很高,可随着财报的上报,赵佶却发现这样做到结果,盈利反而还在陆续增加。

    没有了党政,腐败滋生的空间也别逐步压缩,加上皇城司的察子从不停息,对百官的监察效果也非常不错。


>>>点击查看《大宋教书匠》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