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大宋教书匠 > 大宋教书匠目录 > 章节目录 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无他,但手熟尔(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大宋教书匠 章节目录 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无他,但手熟尔(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这次州试汴京大学初战告捷,钟粟大手一挥,放假三天。

    最近一段时间的魔鬼式训练,搞得学子们欲仙欲死的,考上的需要休息,那些落榜的也需要时间慢慢回蓝回红。

    反正后面的省试还有不少时间,当时候少不得还要来一番魔鬼式训练。

    按照钟粟当时的想法,只要按照魔鬼式训练的标准答题,落榜的可能性很小。

    但这种事情实在不好控制,有些学子就是觉得,自己的想法才是最正确的,这样做的结果自然是翻车。

    除此之外,每个人学识的深浅和临场发挥效果,都会导致产生很大的差异。

    何况这又不是选择题或者判断填空题,更像是论述题。

    当时钟粟只给出了思路,怎么写的文思流畅同时还要切中要害,里面还是有很大的空间。

    而且这州试其中还有一场是诗赋,这个还真得靠本事。

    不过这恰好是一件好事,如果无一人翻车,汴京大学参加考试的全部高中,即便没有丝毫证据,那也难免成为舞弊怀疑对象,一通调查是难免的。

    到时候调查如果没有任何结果,那还得找人背锅,总之是个麻烦事情。

    对于这次的州试结果,钟粟心里有数,但其他人则不会这么看。

    等到结果被大家都看到后,汴京大学再次成为了汴京士林议论的焦点,再次迎来的高光时刻。

    一百一十二人,得中八十三人,其中七人进入十甲,这成功率也太高了。

    这样的消息,往往传得比八百里加急还要快,不到五天,基本传遍了大宋南北的绝大多数书院。

    当程颐听说了这个消息之后,无奈地点了点头。

    无话可说啊,论起学问,他自认为在当今而已算是翘楚了,可科举考试这种东西,能不能得中有时候真的靠运气。

    当他也不得不承认,钟粟在很多事情上总是出人意料。

    出人意料惯了,大家也不会觉得太惊奇。

    虽然这次嵩阳书院的考中率也高出了往年,但和汴京大学一比,显然有些黯然失色。

    考试能力不代表学术水平,程颐现在也只能这么安慰自己。

    当然,其他几大书院没有程颐了解钟粟,更是震惊不已。

    但令他们想不到的是,他们也一度派学子来汴京大学进修,可居然没有学到汴京大学的精髓。

    当然,魔鬼式训练的事情也不胫而走,钟粟还生怕别人不知道,如果没有这魔鬼式训练,又怎能掩饰开挂的事实?

    按照大宋的学风,这种魔鬼式训练不会得到主流认可,但大家更明白,就算他们同样这么做,也未必能够取得汴京大学这么高的考中率。

    最后的结论,只能归结为时也命也。

    他们是在不信,汴京大学完后还会有这么好的时运。

    当然,钟粟的这一做法,也点燃了各大书院的激情。

    很多书院的学子,刚刚看榜回来,便已经一头扎进了故纸堆。

    省试可比州试要关键很多,几乎决定着未来的命运。

    就算不能进入殿试,只要通过了省试,也是非常了不起的。

    很快,庆祝州试的鹿鸣宴就要举行。

    鹿鸣宴也算是一件大事喜事,就连苏东坡这位大文豪都曾经写下了一首诗专门描绘鹿鸣宴的盛况,可见这是让读书人多么向往的活动。

    鹿鸣宴:连骑匆匆画鼓喧,喜君新夺锦标还。金罍浮菊催开宴,红蕊将春待入关。他日曾陪探禹穴,白头重见赋南山。何时共乐升平事,风月笙箫一夜间。

    看诗中描绘的盛况,都快赶上御街夸官了。

    本来鹿鸣宴这种事情的时间并不是太固定,有时甚至会在州试结果出来后的一个多月才举行,但赵佶却有些着急了,毕竟这是他登基以来的第一次科举考试,他急切地想见到自己的天子门生。

    因为这个缘故,礼部尚书欧阳宗文在放榜后的第三天,便已经开始通知各地从速举办鹿鸣宴。

    汴京的鹿鸣宴自然由开封府承担,所需费用都是公帑,汴京大学的举子到时候只需赴宴即可,倒也无需做什么准备。

    钟粟觉得这样也好,早点吃好喝好,还有下一轮魔鬼式训练在等着他们呢。

    汴京大学超高的录取率,让赵佶同样吃惊不已。

    放榜后的第一次朝会上,赵佶便口头表演了一番。

    毕竟是面对满朝文武,赵佶的说辞自然官方一些,钟粟总结一番,大概的意思就是“年轻人好好干,有前途之类的。”

    其实有没有前途真是干出来的吗,不见得。

    钟粟在后世便已经尝到了好好干带来的光明前途,那就是被傅副校长横挑鼻子竖挑眼,左看右看不顺眼,时刻寻找机会穿小鞋。

    不过在大宋,他倒是风光一片,而且看发展态势,绝对大有前途。

    朝会结束,洪六照例将钟粟留下。

    延福宫中,钟粟不得已都
>>>点击查看《大宋教书匠》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