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大宋教书匠 > 大宋教书匠目录 > 章节目录 第九百二十五章 甩掉弱宋的帽子(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大宋教书匠 章节目录 第九百二十五章 甩掉弱宋的帽子(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chapter();

    张商英面对太原府军政两界,心中激动不已。

    原来还觉得自己在成都府吃了不少苦头,当然,还因此得罪了一些人。

    官场的道理,能不得罪人尽量不得罪,说不定某一天,得罪的人就爬到自己头上了。

    如果真哪一天,在自己的头上拉屎拉尿也是有可能的。

    而且读书人最喜欢玩这一套,你敢玩我一次,我就敢把你玩死。

    反正大家都是这么玩的,好入容易媳妇熬成婆,有权不用过期作废。

    不过在感受到了太原府的热情后,张商英内心的一丝不安已经释然。

    得罪了又能怎么样,从政多年,谁还不会得罪几个人。

    能来到边地指导完成生产建设兵团,只要完成得顺利,那就是泼天之功,到时候陛下必定有恩赏赐的。

    像钟粟那样封侯显然是没希望的,枢密副使也算了不起了,显然很难继续提升。

    但当朝的老家伙,算进来算去就这几个人了,熬死一两个,自然会空出名额来。

    到时候弄个宰相也是有希望的,这就是奋斗的动力。

    想清楚了这些,张商英立刻摆出了一副替天巡狩的模样,同时不乏关怀的热情,向太原府军政官员宣布了朝廷的命令,然后开始打招呼。

    太原府的军政要员早就知道了这次军队改制的重大意义,对张商英的欢迎得体而大方。

    当然,这些已经不再钟粟的注意范围,只要把事情办成,别的无所谓。

    军人以服从为天职,就算是大宋之兵,只要主将不是弱鸡,就算装备差一些,马匹弱一些,照样是虎狼之师。

    张商英已经赴任开始了生产建设兵团的建设,种师道还在赶往汴京的路上。

    一路之上,种师道思考了很久。

    目前的朝局,他作为边将,多少还是知道一些。

    之前就有风声传来,说是大宋要对西军动手。

    而他现在所在的怀德军,也算是西军的主力之一。

    人数不算太多,但各个骁勇善战。

    其实,战争这种事情,有时候很难以人数来衡量的。

    有时候,一支上万的宋军,被一支几百人的契丹骑兵追着打的事情不是没有过。

    这种事情,一方面是宋军将领的问题,另一方面就是马匹装备有差距而产生的畏战怯战情绪。

    其实,只要力量不是太悬殊,狭路相逢勇者胜这句话还是颇有道理的。

    种师道作为将门之后,对带兵之道还是颇有心得的。

    按照后世的演义小说里面的设定,杨家将、薛家将、呼家将、狄家将、罗家将……

    这些家族武将集团的能力都被无限夸大,而事实上这些家族的确也有过一两个风云人物,但更多的是被夸大。

    像杨家,其实真正的大将就是三五个而已,至于杨宗保这些人物,历史上根本没有记载,是完全虚构的人物。

    狄家将的代表当然是狄青,但狄青真的死得很窝囊,几乎就是被文臣迫害而死。

    而且狄青家族也就他本人和次子狄咏算是真正的带兵将军,并没有形成家族式的武将集团。

    至于其他家族,其实也大同小异。

    就算不做历史考证,大宋如果出现这么多的家族式武将集团,本来就是不合理的。

    别说是宋朝重文抑武的主导思想了,就算放在其他朝代,也不允许国家的军权被几个家族掌控。

    而种家真是一个特例,种放不是武人,可到了儿子种世衡这里,便弃文从武。

    种世衡在宋夏战争中,当时正是西夏兴盛之时,李元昊野心勃勃,试图从大宋的土地上撕下一块肉,甚至撕下一条大腿。

    但种世衡面对兵锋正锐的西夏,在青涧城和西夏斗智斗勇,一度将西夏搞得狼狈不堪。

    除此之外,他还成功设计安抚了羌人。

    种世衡可以算是钟家军的创始人。

    种家种诂、种谔、种诊、种谊、种朴等人都是带兵大将,而且各个都有战功。

    而种师道和种师中,绝对是力挽狂澜级别的人物,可惜的是大宋已经山河破碎风雨飘零,举国上下,投降偏安的声音早已占据主导,倒是后来的抗金大计功败垂成。

    思前想后,虽然朝廷的格局发生了一些变化,但历代的皇帝是怎么个尿性,他还是清楚的。

    或许,这次回到了朝廷,朝廷很可能非常礼貌地解除他的武职,然后给他提高一些待遇,然他去某个山明水秀的地方去疗养。

    这样的日子固然不错,但也就算是结束了一代名将的战争生命?

    不去打仗的将军还能叫将军吗,种师道有些意兴萧索。

    诏令中没有说多余的话,而且还让他速回汴京,似乎就是担心出什么幺蛾子。

    现在,他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了,只能到了朝堂后随机应变。

    可惜了自己一
>>>点击查看《大宋教书匠》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