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大宋教书匠 > 大宋教书匠目录 > 章节目录 第七百八十一章 做明君是一项技术活(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大宋教书匠 章节目录 第七百八十一章 做明君是一项技术活(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chapter();

    亲眼见到和从奏折里面看到的还是有很大的不同。

    赵佶虽然缺少当皇帝的经验,但他也了解一些情况。

    大臣欺上瞒下,以口舌之利邀功取宠并不少见。

    而且这样做的结果是,高高在上的皇上很难分别出真假来。

    如果再串联一些朝臣,很多皇帝往往被骗得晕头转向而不自知。

    赵佶当然不想做那样的皇帝,但他也发现,做明君实在是一项技术活。

    好在钟粟从中斡旋,他和向太后直接还算没有达到水火不容的地步。

    这一方面要顾忌朝廷的颜面,另一方面还得平衡各方面的力量。

    一开始,赵佶也不明白钟粟想要怎么做,但毕竟有些事情是不能说到明白上的,只能靠自己的悟性去猜测。

    现在他终于有了眉目,钟粟就是要帮自己摆平新旧两派。

    党争之祸,甚至会影响到国运,赵佶隐隐感觉到了。

    看了一遍钟粟的学田,赵佶有了很多的感慨。

    他没有选择直接返回皇宫,而是和钟粟来到了一户农家。

    今天的膳食,就定在这里了。

    “钟卿,你说这高产作物如果遍及我大宋,或许困扰百年的饥荒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赵佶不确定地说道。

    钟粟一开始也是这么想的,但自从夹杂在赵佶和向太后之间,左支右绌了一点时间后,他再次明白了一点。

    别说大宋全境都大丰收了,即使还有十个大宋的土地,饥民照样还会有的。

    贫富不均,这是一个任何朝代都无法解决的问题。

    财富总是掌握在稍稍人手里,能够确保大多数人能够吃饱肚子,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了。

    大宋立国一百多年来,富庶的确足够富庶,但每年总是有灾民出现。

    正因为这个原因,从最早的王小波、李顺开始,农民起义时断时续。

    最终的结果,就是酿成了宋江、方腊的起义。

    历史上方腊的起义算是北宋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虽然最终被平定,但北宋也因此元气大伤。

    怎么解决,消除党争是第一位的,消除党争就得从文官集团下手,向文官集团下手,就得太高武将的地位。

    这些都是非常现实的问题,但赵佶现在依然无法下定决心。

    最关键的原因是,他现在就算下定决心去干,比较登基不到一年,很可能会被反对势力迅速打压。

    所以,这第一年,赵佶既要保持良好的斗志,还得养精蓄锐。

    一年之后,向太后挂掉,赵佶就可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搞定各方力量。

    现在,向太后那里已经传出了风声,她要彻底放手,这当然是一个好兆头。

    越是这个时候,赵佶才越要耐心等待。

    至于赵佶问道的这个问题,傻虽然傻了一些,但已经很有进步了。

    这样问,说明赵佶并不完全是历史上那个不爱江山爱书画美人的赵佶了。

    “其实,能不能让我大宋永无饥馑,就在于官家的一念之间。

    官家当然听说过‘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官家自然也知道‘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本朝梅圣俞也有过‘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的诗句,下臣说的没错吧?”

    钟粟这三句诗一出口,赵佶显得有些恍惚。

    他饱读诗书,怎么不知道这几句诗的意思,简直不要太浅显了,但里面的道理真的需要好好琢磨。

    有着千年经验的钟粟自然明白,昏君明君,有时候真的是一纸之隔。

    不少皇帝都曾经有励精图治的雄心壮志,但天时地利人和,都有可能会影响到结果。

    所以能力只是一个方面,客观因素的影响也非常巨大。

    赵佶一朝,说来说去无非就是六贼。

    只要钟粟让这些人始终无法靠近,赵佶就完全有可能保持天天向上的状态。

    “钟卿的意思我懂了,是希望我一定要做一个明君。

    可说起来容易,做一个明君真有像御史台的那些人说的那么容易吗?”

    赵佶说这句话时,眼里居然流露出了一丝无奈。

    这才刚登基,他已经感受到了来自各方的压力。

    “老赵,怎么,没有信心吗?

    放心吧,下臣先帮你解决粮食的问题,也许不能让天下人人吃饱肚子,但灾民一定会减少很多。

    有了这样的壮举,谁有资格对官家说三道四,谁又能指责官家的得失?”

    这个皇帝真的很稚嫩,钟粟说道这里,也感觉肩上的担子并不轻。

    事实上,他在这几年中,除了办书院和赚钱之外,也看了不少书,这些都是大宋的原版书籍,自然很有价值。

    相对而言,竖排字给他带来的麻烦要远远大于繁体字,往往读者读者就会出现串行的情况。

  
>>>点击查看《大宋教书匠》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