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大宋教书匠 > 大宋教书匠目录 > 章节目录 第七百二十九章 和稀泥(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大宋教书匠 章节目录 第七百二十九章 和稀泥(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chapter();

    原来以为只是一个年号而已,叫做“建中靖国”是会让人联想到一些什么。

    可这又怎么了,改革的大业眼看开展得举步维艰,难道现在喊喊年号解解压不行吗?

    延福宫中的赵佶很是郁闷,他现在对向太后的想法很是复杂。

    既然把自己扶上了帝位,那就放开手脚让自己大干一场应该没毛病吧?

    可自己还都没怎么样,向太后已经开始忙着安插自己的人了,这是要带头搞朋党的节奏啊。

    他虽然觉得钟粟的话算是有些道理,不在乎改革还是保守,或者说打破改革和保守的界限。

    只要能让大宋的国库充实起来,一切都不再是问题。

    但在用人的问题上,马上出了大量的问题。

    作为一国之君,居然不能自如地选派大臣,这个鸟皇帝当着还有什么意思。

    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用人也就罢了,只是丢出了一个“建中靖国”的年号,居然就引发了一阵议论。

    不少大臣居然上奏折,委婉地表达了一些看法。

    字里行间居然按照赵佶,应该尊重向太后的意思。

    赵佶几乎别气得吐血,我到底还不是大宋皇帝了,大宋现在究竟是谁在掌舵?

    他甚至觉得,是不是应该杀几个人来平息一下当前的局面。

    可当他再次私下问钟粟的时候,钟粟给出的答案居然是三个字:“和稀泥”。

    杀人的确有点一时意气的意思,但选择和稀泥能行吗?

    赵佶感觉这个做法似乎充满了不靠谱的因素。

    好在钟粟对和稀泥给出了时间表,一年左右的时间,赵佶就可以随心所欲不逾矩了。

    赵佶自然知道,自己那个哥哥赵煦登位后一直受到掣肘,除了平西夏、收青塘几场战争还算痛苦了两把,很多时候还是过得比较郁闷。

    钟粟这家伙轻易不会乱说,他说和稀泥一年就会有效果,那也许真有根据。

    另外有一件事情再次让他觉得里面有问题,那就是赵煦在驾崩之前,钟粟如有若无地透露了一些信息。

    不对,哪里是若有若无,简直就是红果果地暗示。

    他居然问自己对皇帝的看法,当时觉得只是玩笑开得大了点儿,现在看来,这里面大有文章。

    当他后来再次追问钟粟的时候,钟粟居然说是随口所说。

    随口说什么不好,谁会随口说这个,骗鬼去吧。

    可钟粟不说真话,总不至于严刑逼供吧。

    初登大位,而且无比仓促。

    皇城司这个特殊的机构都还不能完全掌握到自己的手中,有些事情的确不能随心所欲。

    这样一来,思路再次退回原点,难道真要按照钟粟的思路去和稀泥吗?

    赵佶在纠结,钟粟同样在纠结。

    向太后果然要召见他了。

    在不知真相的人来看,这样的召见甚至是一种荣耀。

    可钟粟明白,向太后一定对自己有了看法。

    钟粟估计,向太后恐怕还在怀疑,赵佶那个“建中靖国”的破年号也许都是自己的主意。

    可钟粟真没想这些,他可没想着让赵佶一开始就要大干一场的。

    有向太后集团在那里搅和,你只要做什么,她都会觉得你是要扶持改革派了。

    可历史的惯性还是强大无比,“建中靖国”的年号还是横空出世了。

    没办法,这个队友还得慢慢想办法改变。

    慈宁殿中,一片祥和的氛围。

    相比以往,向太后此次对钟粟的态度非常热情。

    钟粟更加觉得,这才是一阵暴风雨来临之前的征兆。

    显然,这样的态度意味着,自己可能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拉拢对象,多半是要受到到各种温和的试探或者盘问。

    “钟侯晋爵,哀家还没来得及恭喜,真是不应该。”

    “区区侯爵而已,太后何必挂在心上,下臣惶恐至极。”

    对于向太后这样的恭喜,钟粟只能选择虚与委蛇。

    “对了,听说官家登基后,对钟侯甚是信任,钟侯可不要辜负了官家的托付。”

    钟粟本以为还要多铺垫一番,没想到这就已经来了。

    “太后明鉴,下臣在官家之前为端王之时,就蒙受垂青。

    最近官家的确多次召集下臣,商讨治国之事。”

    向太后既然没说几句就开始旁敲侧击,钟粟便干脆帮他早早切入话题。

    “哦!钟侯是我大宋青年才俊,官家问计于卿,那也是理所当然的。

    只是不知,钟侯对我大宋朝局,可有良策?”

    向太后在问到这里的时候,她也有些忐忑,这已经涉及到了朋党之争。

    如果钟粟已经坚定地要“建中靖国”,后面的局面可能会出现一些尴尬。

    “良策还真称不上,不过下臣倒是对官
>>>点击查看《大宋教书匠》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