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大宋教书匠 > 大宋教书匠目录 > 章节目录 第四百六十九章 学院规划(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大宋教书匠 章节目录 第四百六十九章 学院规划(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就在恩科授官之后,迫不及待的恩科准官员都是一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样子,从现在开始,他们就要正式向着人生巅峰迈进了。

    这时大宋朝廷突然发布消息,在他们入职的最后几天,必须参加汴京理工学院的入职培训。

    消息的发布,让这些准官员无比惊诧。

    “入职培训”究竟是什么鬼,很多人都显得非常茫然,会不会就是讲讲为官之道什么的?

    如果真是这些东西,那就有点无聊了,反正理论上的和实际情况差别太大,用处其实并不大。

    但现在的问题是,这个所谓的“入职培训”居然是大宋朝廷的决定,这就有点意思了,如果真没点干货实货,丢人的可是大宋朝廷。

    准官员们算不上期待,也算不上反感,倒是有不少人对汴京理工学院充满了好奇心。

    他们中的不少人听说过之前庆典的一些事情,但由于没有什么特别的理由,倒是不方便去参观。

    现在恰好要去参加“入职培训”,倒是可是趁机看看是个什么情况,到底和普通的书院有什么区别。

    除了这些,对于培训的内容,很快就有人做出了种种猜测,有些大概就是自行脑补的结果,但有些却真有一些根据。

    他们之中还真有一个消息比较灵通的科普王,据他对大家剧透的内容,入职培训就是要让他们到任后迅速上手,而且还有不少关于大宋边地情况的介绍,这也算是搞清楚了一些。

    但有人提出疑问,按理来说这不是国子监干的事情吗,为什么交给了一家私学?

    科普王再次告诉大家,私学倒是没错,但这可是皇帝都去过的私学,而且就连书院的名字都是当今皇帝亲笔题写的。

    除了这些,国子监都专门派出了人支援汴京理工学院,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够享受到的。

    就算这些都不说,汴京理工学院的创办人钟粟居然是朝廷四品大员,皇帝身边的红人。

    一番吵吵嚷嚷过后,大家心里心里已经有了一点逼数,那就是汴京理工学院非常牛叉,书院的创办者也不是一般人,是二般人。

    这样一来,这次入职培训的内容反倒显得没有那么吸引人了,倒是这所汴京理工学院让所有人充满了期待。

    事实上,汴京理工学院的确有很多吸引人的地方,只是因为第二期和第三期工程还没有完毕,很多设想很难实现。

    不过钟粟心里有数,就算是目前入职培训的内容,也足以让这些准官员的内心受到震动。

    赵煦既然已经通过了他入职培训的要求,钟粟便开始物色这次的老师。

    他仍然找到了章楶,这老家伙带兵多年,在军中威望极高,老部下无数。

    钟粟和章楶一番协商,选出了十三名退伍老兵,这些人恰好覆盖了大宋西北战线的大多数地方,不但对战事非常熟悉,关键是对边地的风物习俗都非常了解,有这样一些人来讲讲他们的故事,一定会印象深刻。

    当然除了这些内容,之前开学第一课的内容也要有,只需对内容稍稍做一些调整就行了。

    等到这些事情安排好之后,钟粟就开始了汴京理工学院的完整布局。

    按照他的设想,等到第二期和第三期工程结束,学院就要改名为汴京大学,这也是为了和国子监的太学有所区别,如果叫汴京太学的话,别说国子监不答应,赵煦也会请他喝茶的,这样的无脑做法钟粟是不会选择的。

    改名为汴京大学之后,他准备初步设置文学院、理工学院、经管学院、传媒学院、兵工学院五个学院。

    文学院自然吸纳纯粹为科考学习的学子,教学内容无非就是经义诗赋之类的。

    但钟粟却明确规定,就算是文学院的学生,最少也得选修另外三大学院其中之一的课程,当然在考核上标准稍微低一些。

    选修的目的也很简单,就是要让他们别只知道风花雪月吟诗把妹,还应该提升一下眼界,强健一下头脑和骨骼。

    其实这个要求一点儿也不过分,苏颂研究天文学、医药学也没见得耽误自己当宰相,苏东坡研究瑜伽也没有耽误创作诗文。

    就算对其他的课程掌握不是太精深,但贯穿一些理念也是有必要的。

    理工学院主要吸纳民用方面的各类技术,比如铁坊的技术,当然百炼铁的打制技术暂时需要保密,但稍次一些的还是得普及。

    另外就是湿法炼铜技术的普及,这也是充实大宋工业基础非做不可的事情,铜合金的研发应用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钟粟觉得到了后期,还有必要把石油的开采炼制也要加进去,这可不仅仅是提炼火油精的问题,实际用途还广着呢,就是不知道按照大宋现有的条件能够做到哪一步。

    还有就是对印刷术的研究,虽然北宋时活字印刷术早就出现了,但由于过高的成本,导致无法普及,所以印刷业主流还是雕版印刷,这个也需要作为一项研究重点。

    再说,工学方面还得大量吸纳散落在大宋民间的一些高
>>>点击查看《大宋教书匠》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