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大宋教书匠 > 大宋教书匠目录 > 章节目录 第三百五十七章 遭遇狼群(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大宋教书匠 章节目录 第三百五十七章 遭遇狼群(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寒气凛洌的官道上,残雪因为阳光的沐浴偶尔出现了部分消融,然后很快又被冻结。

    冻结的碎冰碴和积雪混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奇怪的形态。

    远处的山野,完全笼罩在白茫茫或灰蒙蒙的的雾气中,偶尔会有一棵高大是树木被风吹掉了积雪,显得突兀而又孤独。

    各种野兽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严酷,趴在洞里享受着提前准备好的过冬食物。

    登封通往汴京的官道上,两辆骡车将地上的残雪碎冰压得嘎吱嘎吱作响。

    两名看不出年纪车夫包裹得严严实实,兽皮缝制的大衣透出一副扑面而来的粗犷。

    “石头,驾车小心点儿,路上又是雪又是冰的,万一滑到沟里就麻烦了。”

    车里面一个人扯着嗓子说道。

    “老五叔,你就放心吧,我知道这趟差有多重要,不会有事的。”

    叫石头的车夫答应道。

    “虽然说差事重要,但也不能太着急,万一出事了,谁也担不起这个责任,到了前面避风处咱们再歇息,反正今天晚上天黑前一定能到汴京,不着急。”

    “老五叔你就放心吧,我会留意的。”

    两辆车转过一处山头,石头发现这里恰好处于背风出,用来休息似乎比较合适,便停下了车。

    “老五叔,这里我看可以,就在这里歇息吧。”

    石头说了一声,一个叫老五叔的人走出车中看了看,“就这里吧,咱们稍稍歇息一下,不过骡子停留的时间太长会受不了的,活动起来反而没问题。”

    老五叔说完,再次返回车中,石头也跟了进去。

    车中倒是温暖如春,每辆车两个人,围着火炉喝了一小会儿热茶,身子马上暖和了许多。

    “石头,剩下的路我来赶车吧,你在里面歇歇。”老五叔和石头商量着。

    “没事的,老五叔,您老就在里面呆着,万一冻坏了身子,五婶会骂我的。”石头笑着说道。

    “叔我在这条路大冬天也走了好多次了,至于你说得这么娇贵?倒是你小子要注意一些。”

    两人说着,突然听到外面传来了骡子的叫声,车子明显开始摇晃。

    “赶快出去看看,是怎么回事。”

    石头立刻伸出头去,仔细看了看,只有满山积雪,其他什么都看不见。

    “没有啊,什么都没有。”石头不解地说道。

    “不对,立刻出发,根据我的经验,这里恐怕有狼出没,咱们看不到,但牲口已经闻出味儿来了。”

    “什么,会有狼。”石头一听,脸上的表情立刻变了。

    老五叔是经常出外的人,他说有狼,多半不会有假。

    石头赶快坐到了车辕上,对着另一辆车简单地说了几句,两辆车立刻出发。

    狼的活动区域一般都是固定的,但现在大冬天的,如果找不到食物,它们也会离开原来的范围。

    经常跑山路的人对狼的习性也了解不少,一般都能设计好路线,尽可能避开。

    但狼这种动物智商不低,它们也会摸索出过往人群的活动规律,可以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而且狼通常都是群体行动,一旦遇到,几乎没有摆脱的可能。

    石头便走边警觉地看着,他一起放过羊,对狼群的习性也了解一些。

    车走了一小段路,大家很快发现,官道的一侧远处似乎有几个点在动。

    “不好了,果真有狼。”石头小声地说道。

    两个车夫立即猛抽了骡子一鞭子,其实别说拉着车,就算是没有负重,骡子也跑不过狼。

    现在已经遇上了,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抽打骡子只是下意识的动作。

    再走一段,星星点点的狼群开始聚集。

    等靠近一些,石头发现,虽然不算很多,但也足足有三四十头。

    五叔,你来赶车,我收拾他们。”石头说完,把手中的缰绳交给已经从车中伸出半个身子的老五叔。

    “好吧,小心一点。”老五叔闷声答应道。

    石头知道,到了这个地步,怕是没有用的,只能拼一拼,如果能挨过这一阵子,赶到前面的村庄,狼自然会退去的。

    石头从小练就了一身甩石鞭的本领,虽然不能够百发百中,但十发**中问题不大。

    这个方法不仅仅可以对付野兽,就算是对付小股的劫匪也很实用。

    可惜的是,他身上带着的石头并不多。

    甩石鞭这个东西,东西方国家都有,各有各的叫法。

    钟粟知道有一个地方,管这个叫水炮,如果要用就叫打水炮,这个名字发明的时候肯定是没有歧义的,但到了后世就完全变味了。

    他不明白这玩意如果说是炮还有那么点意思,那水又是怎么回事,会不会是从打水漂衍生出来的?

    但不管怎么样,东西方,包括华夏各地,结构形制略有不同,但基本原理相通。

    简单来说,
>>>点击查看《大宋教书匠》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