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大宋教书匠 > 大宋教书匠目录 > 章节目录 第二百五十一章 梅夫子(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大宋教书匠 章节目录 第二百五十一章 梅夫子(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铜工艺品计划开展的同时,钟粟的大儒制造计划也随之展开。

    不过计划需要一个重要的引子就是苏东坡,他早有了自己的打算。

    罗浮山在后世也是著名的旅游风景区,有“岭南第一山”之称,是我国十大道教名山之一,被道教称为第七洞天,三十四福地。

    东晋著名化学家葛洪曾在这里修道炼丹,这人的化学不知从哪里学到的,现在没有定论,但在当时却对化学工业起到了强大的推动力,很来的不少科学家都深受他的启发。

    先不说别的,张潜的湿式炼铜法就是从他的光辉著作中获得灵感的。

    到了宋朝,这座山的名气更大了,苏东坡刚来惠州境内的第一站其实是罗浮山。

    作为被贬官员,原则上应该马不停蹄奔到惠州报到,但路上听人介绍说罗浮山是一座仙山,忍不住激动,便顺路去逛了一圈。可惜那次来去匆匆,还没来得及尽情书写胸臆。

    说起来也坑,虽然惠州西湖和罗浮山并不远,但按照当时的行政区划,罗浮山范围已经算是城外,苏东坡是不可以去的。

    作为资深驴友,他一辈子最大的乐趣就是访名山,游江河,寄情山水,不像后世好多人都喜欢躺在床上玩手机。

    现在行动受限,苏东坡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阴影面积暴增。

    不得已之下,苏东坡只好在城里逛逛惠州西湖,然后隔湖远远向西北方向看看,假装已经看到了罗浮山的主峰飞云顶。

    现在钟粟要建罗浮书院,苏东坡才想起来,自己现在因为担任了铜司一职,也就相当于暂时解除了行动限制。

    这样一来,再去游罗浮山,完全就是光明正大的合法行为。

    他暗暗下定决心,等稍微有了闲暇,一定要将罗浮山看个够,至于吟诗作赋,不爆更实在对不起眼前的景色。

    钟粟倒没有着急着去游山玩水,他这几天突然想到了一个叫梅蟠的人。

    这个人在历史上没有显赫的名头,但绝对属于隐形大牛,原因也很简单,他在考中进士后秀了一下实力之后,就对朝廷给他的官职弃之如敝履。

    开始还尽量给大宋朝廷一点面子,后来干脆自号罗浮山人,整天在惠州山水之间东逛西游,被大家人称为“梅夫子”。

    梅蟠也不是白白瞎逛,诗也写了不少,论起质量,还非常不错。

    刚刚考中是就写了一首是来表达激动的心情,《登第》诗:“沧海有风鹏翼健,青云得路马蹄轻。”和孟郊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有异曲同工之妙。

    再到后来,诗歌的豪放风格逐步定型,可惜他写得多,发表的少,也没有动不动就发朋友圈的习惯,从来没有上过大推荐,导致**量少关注度低,粉丝自然也少。

    钟粟在想,如果能将这个人也接纳一下,到时候罗浮书院的文学院就有人主持了。

    可惜对这个人了解的太少,不过既然喜欢写诗,倒是可以让苏东坡去试试。

    “苏老兄,再跟你商量一件事情。”钟粟说这话的时候,几乎控制不住一脸的坏笑。

    “说吧,怎么了?”对于钟粟这种厚颜无耻的行为,苏东坡表示见怪不怪。

    “人称‘梅夫子’的梅蟠你认识吗?”

    “梅蟠?就是写下《何仙姑祠》诗的梅夫子?”苏东坡说完,顺口吟道:“昔闻谢自然,今祠何女仙。昌黎父不作,奇事相留传……左携魏夫人,右挟夏婵娟。不入天台路,永回龙汉年。”

    “对对对,正是此人,苏老兄认识?”

    钟粟觉得自己好像是找对人了。

    “不认识。”苏东坡回答得非常果断,却接着又说道:“老夫倒是想认识一下,可惜一直没碰到过。”

    “这个好办,咱们明天去拜访他,据说他就在元妙观中。”钟粟再次用后世的知识神棍了一把。

    “你说什么,他在元妙观?”

    “我知道,你前次来惠州的时候去过元妙观,但却一直没见到过是吧?”

    “是啊,正是如此。”苏东坡的脸上带着一丝疑惑,还有一丝遗憾。

    “他可跟你东坡居士不一样,今天在惠州写出一首诗,明天满汴京地已经开始传诵了。”钟粟借机一番取笑。

    苏东坡明白钟粟的意思,前次被贬到惠州的时候,各种受到限制,每每写出一首诗,都要被居心不良的人琢磨上半天,从浅层意思到引申之意,从景物到用典,都要细细考证。

    他们深深地懂得,只要能够找到一处不敬之处,然后立刻马上上报大宋朝廷,很可能一下子就能换来一个好职位。

    之前发生的“乌台诗案”就是成功的典范,后学之辈自然前赴后继地效仿。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苏东坡的诗只要写出来,根本不愁没有流量,评论刷屏变得非常正常。

    “钟老弟这是取笑老夫,现在想想,也没什么不好的,寻常人还没有这个境遇呢。对了,你为什么突然想起来要解释‘梅夫子’呢?”


>>>点击查看《大宋教书匠》最新章节